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校朱由检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穿成驾崩帝皇,玩转明末乱世》,由网络作家“柿子有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穿成驾崩帝皇,玩转明末乱世》是作者“柿子有毒”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朱由校朱由检,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地,不管是有事的,还是没事的,几乎都被吴淳夫给薅了过来。他不知皇帝突然驾临是为了什么,只希望不是来找麻烦的。“免礼,该干嘛干嘛去!”“弄这么大的阵仗做什么?再有下次,朕革了你的职!”朱由校对这货弄出来的场面很是不满,在他看来,工匠,就该有工匠的精神。不管天塌还是地陷,手上的工件才是最重要的!最起码,以前......
《高质量小说穿成驾崩帝皇,玩转明末乱世》精彩片段
当天晚上,一支庞大的车队便从紫禁城出发,向南去了。
魏忠贤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凑出了整整三百万两白银!
为了押送这些银子,东厂出动了上千番子,还从京营调了五百火铳手随行。
接下来的日子,朱由校依然没有上朝的打算,整天坐在乾清宫里翻阅奏折,或是让人送来各种文献。
这种时候,写写画画是免不了的,但毛笔这东西他实在用不来,便带着几个太监来到了工部。
工部尚书吴淳夫得到消息后,连忙带人迎了出来。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工部门口,齐刷刷跪倒了一地,不管是有事的,还是没事的,几乎都被吴淳夫给薅了过来。
他不知皇帝突然驾临是为了什么,只希望不是来找麻烦的。
“免礼,该干嘛干嘛去!”
“弄这么大的阵仗做什么?再有下次,朕革了你的职!”
朱由校对这货弄出来的场面很是不满,在他看来,工匠,就该有工匠的精神。
不管天塌还是地陷,手上的工件才是最重要的!
最起码,以前他做设计师的时候就是这样,在他画图时,哪怕是上级过来巡视,他都敢怼上两句。
“一边儿玩蛋去,别耽误我画图!”
吴淳夫闻言,连忙驱散了无干人等,前面引路,带着朱由校来到了工部大堂。
“朕这次过来,是有些东西需要工部派人弄出来。”
一入大堂,朱由校便开门见山的说出了目的。
他需要铅笔!
毛笔是中华瑰宝,书法的灵魂。
但他却更喜欢铅笔,随写,随画,而且还能节省纸张。
将自己对于铅笔的要求一一讲给吴淳夫后,便坐在桌边,喝起了茶水。
皇帝的要求,吴淳夫哪里敢有半分耽搁,立刻就召集了大量匠人开始琢磨铅笔该如何制作。
朱由校只是描述了一下铅笔的外形和功能,对于这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他却不懂。
但工部是什么地方?
这里的匠人,虽然不是满大明最顶级的,却是涉及专业最多的!
铁匠、木匠、泥匠、银匠等等,只要叫的上名目的,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
吴淳夫叫来了大量的匠人,将朱由校的要求复述了一遍,剩下的事情,便由这些匠人自由发挥了。
而些匠人也不负所望,很快便开始商议起来。
“陛下要的是能够在纸上留下黑色痕迹的新式笔,笔芯可以用石墨或是炭粉来做。”
“不行,只用石墨或是炭粉的话,塑形太难了。”
“那就加一些可以粘结的东西进去,树胶、鱼胶、或是别的什么。”
“胶不行,会包住石墨,让它变的画不出线条来。”
“那就用粘土,和石墨粉混在一起,先加水塑形,然后再送窑里烧制干结。”
“...........”
华夏的工匠,向来不缺少探索的精神。
特别是在朱由校点明了方向之后,他们只是片刻时间,便已确定了初步方案。
一根圆柱形的木棍,从中间剖成两半,这一点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剩下的就是,石墨粉和粘土的配比。
既要保证做出来的铅芯有足够的硬度,还要保证能够书写流畅,这是一个问题。
粘土加多了,铅芯便太硬,写在纸上留不下笔迹。
粘土加少了,笔迹是有了,但是铅芯会太软,吃不上力,稍稍一摁,便会断掉。
材料是不缺的,在吴淳夫的大印下,只要是他们需要的,库房都无条件支持。
一群工匠分成了数个小组,按照不同的比例方案,分头行事。
不到一个时辰,五支样笔便送到了朱由校面前。
样笔长约七寸,粗细是按照他的要求制作的,很合适。
笔杆是松木的,还散发着松油的清香。
唯一不同的就是里面夹着的笔芯,石墨含量有所区别。
拿起一支,用刀子削出尖来,随意的在纸上划了一道。
清晰的线条,留落纸上,美中不足的是铅芯有些硬涩,手感不是那么的流畅。
换上一支,同样的力气,线条浅了一些,更硬涩了。
等五支全都试了一遍后,朱由校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些笔,完全可以按照后世的那种方法来进行区分,比如,1H,2B之类的。
遗憾的是,没有橡皮可以用。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握着铅笔,他仿佛又回到了穿越之前的岗位上,坐在桌前不停的写画着。
那是一幅图纸。
穿越之前,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图纸,95式自动步枪的改良图纸。
从昨天刚穿越过来到现在,他始终都对此念念不忘。
这样的枪械,以大明的科技水平还造不出来,但并不妨碍他画下来,先放在那里。
以后,早晚会有用的上的那天。
吴淳夫站在旁边,好奇的看了一眼图上的东西。
密密麻麻的线条,一个个的阿拉伯数字,旁边还有许多不认识的符号。
他很懵,作为一个工部尚书,他竟然完全看不懂。
难道,传说都是真的?
皇帝之所以假死还生,是被洪武老祖叫去传授技艺了?
就比如,眼前的这张图?
可此时朱由校却又皱起了眉头,尺子不行!
大明的尺子分三种,营造尺、量地尺和裁衣尺。
即使是这三种尺子的长度都不尽相同,就比如,营造尺是32厘米,裁衣尺是34厘米,量地尺介于二者之间,是32.7厘米。
可无论是哪一种尺子,最小刻度也只有百分之一。
就拿营造尺来说,上面的最小刻度是一分,也就是0.32厘米。
这样的单位,放在精细的枪械上,显然是不够用的。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进来通禀,说是田尔耕求见。
朱由校想了想,便把只画出一部分的图纸收进了怀里
将画到一半的图纸收进怀里,向工匠们又下了个重制尺子的命令后,就起身离开了工部。
田尔耕求见,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既然是重要的事情,在工部里讲显然是有些不太方便的。
乾清宫。
田尔耕指挥着一众锦衣卫,将整箱整箱的卷宗摆在了朱由校的面前。
“启禀陛下,您要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箱子里装的,全是关于满朝文武的一些资料。
谁家有几亩田,宅几间,养了多少小妾,有多少存银等等。
甚至,还详细到何年何月,从何人手中收受了多少银两,事无巨细,应有尽有!
朱由校很满意,这正是他想要的东西。
“来人,通知下去,明日皇极门外听政!”
“是!”
朱由校让人拿来一身便服换上,便带了几个侍卫出了乾清宫。
东厂就在东安门的北侧,出了内宫没多久便到。
朱漆的大门敞开着,一些番子进进出出,行色匆匆,自从魏忠贤被朱由校敲打过后,这些家伙的办事效率就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守门的番子见朱由校过来,连忙跪下行礼,毕竟作为一个合格的东厂人员,认得主子是谁,才是头等大事。
朱由校只是向那人随意挥了挥手,便径直走进了东厂大门。
不知是不是死人太多的原因,一入东厂,他便感觉有阵阵阴风扑面而来,连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
没走几步,收到消息的魏忠贤就从里面迎了出来。
“老奴恭迎皇爷圣驾!”
他身后跟着的番子和档头们,也都一股脑的全都跪了下来。
“他们人呢?”
朱由校挥手示意众人起身,向魏忠贤问道。
“皇爷稍等,老奴这便差人去将他们带来!”
魏忠贤说完站起身来,拉过一名番子,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那番子转身离去,不多时,就带了一群汉子回来。
只不过,看到这些人,朱由校愣了一下。
朕操!
怎么还有个七八岁的娃娃?
“草民李鸿基/李锦/刘宗敏/李定国.........”
“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迟疑间,这些人已经开始跪下行礼。
朱由校这才明白过来,敢情是自己整差了,那个七八岁的小屁孩,竟然是李定国!
打发走了周围的无关人员之后,他让魏忠贤带路,和李鸿基等人进入了大堂内说话。
东厂大堂和旁处朝廷机构不同,供奉的不是寻常神位,而是一尊睁眼关公。
朱由校只是看了一眼,便随意的在关公神像旁边坐下。
并向李定国招了招手。
“小子,过来给朕瞧瞧。”
此时的李定国毛都还没长齐,虽然在家时总听人骂皇帝老儿,但真见了皇帝,依旧显的很是拘谨。
怯生生的走到朱由校近前,仰着脸问道。
“陛下,您从陕西把我们召来,是要杀了我们吃肉吗?”
朱由校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李定国道:“陕西的百姓都吃不上饭了,好多人家都开始换着吃孩子。”
“你是皇帝,肯定也吃不上饭了。”
“把我们大老远的弄过来,除了杀了吃肉,还能做什么?”
朱由校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此时的陕西,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人相食,那是多么惨绝人寰的场面!
柴堆上架着铁锅,里面煮着人!
一想到这个画面,朱由校的腹中便开始剧烈的翻腾起来。
见他脸色难看,一旁的李鸿基连忙喝斥道:“定国,休得胡说!”
说完,又跪下向朱由校赔罪。
“陛下恕罪,定国还小,啥都不懂,求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魏忠贤见状连忙让人送来茶水。
朱由校喝了口茶,腹中这才好受一些,他看向李鸿基。
“无妨,朕不会跟他计较。”
“你来之前,还是驿卒?”
李鸿基拱手道:“是,草民正是银川驿的驿卒。”
他面上波澜不惊,但心里却早已犯起了嘀咕。
当今皇帝竟然知道咱一个下贱的驿卒?
而且,还不远千里专程让人把咱找来,干啥?
朱由校点了点头,看来这货还不知道他老婆出轨的事情。
一声长叹后,缓缓说出了召这些人进京的真正目的。
“你们之中,应该有人准备造反了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比如..........”
他说着,一手拿起朱由校刚用过的铅笔,另一只手拿起了刚做出来的钻胚,将铅笔向钻胚慢慢靠近。
“假设这铅笔是一个工件,只要让它快速旋转起来靠近刀具,便能对其外部形状进行削塑。”
好嘛!
咱不过弄个钻床出来,徐大牛就把车床给想出来了?
这举一反三的本事,厉害了!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并冲其竖起了大拇指。
“徐师傅说的没错,朕称这种用来钻孔的机器为钻床,你刚刚想出来的那种,可以叫做车床。”
“只是这种机床太过粗糙,还需要匠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多多改进!”
徐光启连忙躬身一礼:“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将此事列为头等大事!”
他很清楚,这些东西的意义所在!
拿最直白的事情举例子,如今一根枪管,需要一个匠人反复锤打一个月才能交付使用!
可若是有了这机床!
最多一天,便能搞出一根枪管来!
而且,还是没有任何缝隙的!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匠人们已经开始锻造夹具了。
通红的铁锭放在毡台上,小锤指点,大锤敲打,叮叮当当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东厂的院子里。
外面那些负责警戒的锦衣卫很懵........
东厂的这帮家伙,什么时候干起打铁的活计了?
时间一晃就是数日,第一台简易机床,终于在十月十三这天被组装到了一起。
机床采用畜力驱动,由三匹挽马拉动一个像石磨盘大的齿轮。
齿轮的上方,还有着变向齿轮,以及传动轴承。
最终,再收传动轴承将动力传导至钻刀的夹具上,让其能够快速度的旋转起来。
虽然机床很粗糙,转速也不太理想,但当旋转的钻刀接触到铁锭时,顿时就有大量的铁屑溅起。
无视耳边那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朱由校笑的很大声!
“哈哈哈哈,徐师傅,这东西怎么样!”
“朕没吹牛吧!”
徐光启激动的连连点头,接着,便带着那些工匠后退数步,齐刷刷的跪倒在地。
“吾皇圣明,此等神物一经出世,必是我大明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此功,非鲁班不能及也!!”
“过了过了啊,快起来!”
朱由校心里都快美出泡了,但脸上却带着矜持,将徐光启给扶了起来。
那些匠人起身后,再看向朱由校时,眼神中无不带着崇拜和狂热!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谁比他们更知道这机床代表着什么!
以一当十,只需几匹挽马!
这还是因为地理原因,若是将机床放在河边,利用水车驱动,连挽马都能省了!
“言归正传,咱们继续搞炮弹!”
面对这些匠人的目光,朱由校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终究还是脸皮薄啊,剽窃一点后世的东西过来,就总感觉像是在做贼一样。
比西方那些篡改典籍、杜撰历史的家伙差了亿点!
有了钻床,再做炮弹来就省事多了。
再次开炉,先将铁锭烧化,也无需炒钢,直接浇进之前准备好的泥模中塑形,等开模后,趁着还未全冷却,放至毡台上修整一翻便可。
梭形的炮弹,从中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战斗部,里面装填大量的黑火药和铁砂,占整个炮弹体积的三分之二。
而后面的三分之一,则是用来填充发射药。
此时的火药,远没有后世的种类繁杂,只有黑火药一种。
所以,无论是爆炸药,还是发射药,其实装的都是这个东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