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59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精选小说大明锦绣

精选小说大明锦绣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的军事历史《大明锦绣》,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岁月神偷”,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皇爷爷,您也吃!”朱允熥笑道。“咱先喝酒!”朱元璋朗声一笑,白色的眉毛动动,随后拿起一个田螺美滋滋的吃着。他的动作很娴熟,两声轻响之后,田螺的肉就进了他的嘴巴,然后再端起酒盅,小小的喝一口。之后,又夹起一条金黄色的小鱼,一口咬掉脑袋,在嘴里嚼着。......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2-29 18:5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朱允熥朱元璋的军事历史《大明锦绣》,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岁月神偷”,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皇爷爷,您也吃!”朱允熥笑道。“咱先喝酒!”朱元璋朗声一笑,白色的眉毛动动,随后拿起一个田螺美滋滋的吃着。他的动作很娴熟,两声轻响之后,田螺的肉就进了他的嘴巴,然后再端起酒盅,小小的喝一口。之后,又夹起一条金黄色的小鱼,一口咬掉脑袋,在嘴里嚼着。......

《精选小说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种地,可比读书练武难多了。来这个世界快三个月,朱允熥的身体素质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可是在每次在地里干上那么一会活,都会腰酸背痛。


听了祖父的揶揄,朱允熥回头笑笑,随后再弯腰跟水田的里杂草较劲,但是手指忽然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

拿起来一瞧,顿时乐了。

”皇爷爷!“朱允熥举着手里的东西,回头喊道,”您看,田螺!“

“肥不肥?”朱元璋顿时坐起来,趿拉着布鞋走到水田边,笑道,“肥的话捞一碟,咱爷俩一会吃田螺!”

“好嘞!”朱允熥笑着在水田里摸起来。

“哎呀,咱地大孙子呀!咋这么笨呢?”朱元璋笑着甩了鞋子,进入水田,“咱告诉你,当年你爷爷小时候,十里八村的孩子摸田螺,没一个人能摸过我!”

说着,朱元璋咧嘴一笑,“看看,有啦!”

“皇爷爷,厉害!”朱允熥顿时马屁如云,随后又跟个孩子一样惊呼一声,“皇爷爷,水田里还有小鱼呢!”

“抓起来,炸着吃,香哩!”高兴之余,朱元璋的嘴里冒出了从小说到大的淮音。

天边斜阳起,满眼夏日红。

金色的余晖在大地上洒落,人间满是金黄。

金黄色的光透过了叶子,落在林间的饭桌竹席上。

简单的木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

米是去年宫里水田收获的稻米,晶莹剔透弹性十足。

菜是一碟姜蒜炒田螺,一碟煎得金黄的小鱼,一碟蒜苗炒虾米,一碟朱重八最爱的萝卜干炒咸肉。

干了许久的活,朱允熥又累又饿。

他早就摸通了朱元璋的性子,他这个皇爷爷最是见不得儿孙畏手畏脚,在他老人家眼里,狼吞虎咽才是好男儿。

所以爷俩刚刚做好,朱允熥先是给朱元璋盛饭,又给他倒了一小盅酒。

随后把炒咸肉那油汪汪的汤汁浇在米饭上,大口的吃了起来。

呼哧!呼哧!香!

一口下去肉油和米的味道,在嘴里完美的融合,脸上全是满足的愉悦。

“多吃,多吃!”朱元璋笑着给朱允熥夹了一块五花三层的咸肉。

“皇爷爷,您也吃!”朱允熥笑道。

“咱先喝酒!”朱元璋朗声一笑,白色的眉毛动动,随后拿起一个田螺美滋滋的吃着。

他的动作很娴熟,两声轻响之后,田螺的肉就进了他的嘴巴,然后再端起酒盅,小小的喝一口。

之后,又夹起一条金黄色的小鱼,一口咬掉脑袋,在嘴里嚼着。



明亮的宫灯,照亮脚下的石板,照亮路边的宫墙。

宫人们小心的,无声的走在两边。朱允熥扶着朱元璋,慢慢朝奉天殿走去。

可能是劳作了一天,年老的皇帝有些累了,一路上也不说话,只是朱允熥说话的时候,满脸慈祥的笑容,偶尔有些轻咳。

毕竟是老人了,这个时代的人六十岁就算是长寿。早年间,朱元璋征战四方一身都是旧伤,现在人老了,多少有些心肺功能不足。

“皇爷爷慢点!”上台阶的时候,朱允熥小声提醒。

“嗨,你爷爷又没七老八十眼花耳聋,你搀啥!”朱元璋笑道,“咱是马上的天子,一辈子打仗打出来的汉子,走路还让你扶,成啥了?”

人老心不老,老也不服老。

朱允熥笑道,”孙儿这不是孝敬您老吗?“

”真孝顺就好好读书,好好练武,给爷爷,给你爹争气!“朱元璋踩着台阶笑道。

”孙儿记住啦!“朱允熥笑道,”皇爷爷也要爱惜身体,别总觉得自己行,再行您也六十多了。“

要是别人这么说,朱元璋早就大怒让人宰了。可是自己孙子嘴里说出来,既暖心又妥帖,更有种孩子长大了,知道照顾老人的欣慰。

”放心吧,你爷爷硬朗着呢!“进寝宫的那一刻,朱元璋咧嘴笑道,”咱虽然老了,可是咱还舍不得死呢,咱还等着再看一代人,看你们这些臭小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呐!“

”孙儿呀,给您老生一百个重孙子!“

朱允熥笑道,随后对朱元璋身边的宫人吩咐,”晚上都好好伺候,皇爷爷今天累了!“

”奴婢们明白!“宫人们在太监黄狗儿的带领下,齐声答应。

”皇爷爷,孙儿告退了!“

”走吧,回去早点睡,晚上别看书,对眼睛不好!“

看着朱元璋慢慢进去,直到没了身影,朱允熥慢慢转身。

但就在他转身的一刻,忽然听到里面传出剧烈的咳嗽,还有太监的惊呼。

”陛下!陛下!“

”咳!咳!“

当下,朱允熥毫不犹豫直接转身冲了进去。

来这个世界之后,尽管他心中有着诸多算计,可对于这个对他关爱有加的老人,心中始终存着真情实意,也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长辈。

“皇爷爷!”朱允熥惊呼,冲进朱元璋的寝宫。

龙床上,高大的老人不住咳嗽,嘴里吐出粘痰。而且,因为咳嗽,明显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传太医,快!”朱允熥吩咐一声,不住的拍打朱元璋的后背。

“呃呃~~~呃呃~~~~”朱元璋的手抓住了朱允熥的手,不住的咳嗽,想说什么却始终说不出来。

“皇爷爷,没事的,没事的,孙儿在,孙儿在!”

真情流露之下,朱允熥的泪水决堤而出。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不会这么早死,可是看着老人被疾病折磨的模样,他还是心中很疼。

在朱允熥的拍打之下,朱元璋咳嗽声慢慢小了起来。

这时,外面一阵嘈杂的脚步响起。

宫中常备的御医满头大汗的进来,几个人慌的手中的药匣子都拿不稳当。

“慌什么?”朱允熥怒斥,“你们是救人的,你们心慌了,能救好吗?”

“臣等该死!”几个御医满头冷汗。

御医看着威风,其实稍有不慎就要掉脑袋。这位洪武皇帝又是个极爱迁怒于人的,当年太医院许多御医因为没治好他的外甥李文忠,都被砍了脑袋。

现在,给年老的皇帝看病,还没看他们就已经先慌了,先怕了。

“皇爷爷只是小病,可能受了风寒才咳嗽,你们不必惊慌。”朱允熥继续说道,“赶紧!”

“臣斗胆,给陛下请脉!”一个御医战战兢兢的手指搭上朱元璋的手腕。

“呃!”朱元璋长出一口气,躺在床上,嘴里喃喃,“老了,老了!”

这时,外面又是一阵脚步声。

侍卫来报,内阁中留守的大臣纷纷到了殿外。中书舍人刘三吾带头的几个中枢大臣,还有紫禁城侍卫统领,禁军指挥使李景隆等武将。

“来这么快?”

朱允熥心中瞬间警觉,皇帝生病了,这些人是必须到场的,但是他们怎么来的这么快,而且和御医脚前脚后。

看看殿外等着的大臣们,个个神色匆匆衣冠不整,似乎刚被人从值班房里喊出来。

“有人告诉了他们?可是皇爷爷刚才没有说通知大臣,那到底是谁,告诉他们皇帝病重!”

一个御医给朱元璋把脉,另外几人查看皇帝的眼睛,舌苔。

朱允熥看看他们,把目光转向寝宫之后。所有的宫人都颤抖着,站在宫殿的角落里。

忽然,朱允熥的目光在一个人头上定格。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头上都是汗水,而且呼吸急促,显然是跑了许久才回来。

可是值班御医就在寝宫之外侍卫房中,一墙之隔而已,用的着跑这么快?

这里虽然是朱元璋 的寝宫,但他勤政不休,住在外廷而不是有女眷的后宫,情急之下就是喊一嗓子都听到了,何必用跑?

再说,他一个皇帝 的贴身总管,就算是想报信给别人,也用不着自己去。

这时,外面又响起几声惊呼。

“陛下怎样了?”

“我皇祖父如何?”

吕氏和淮王朱允炆也到了,他们是住在内廷深宫之中,怎么也来的这么快。

看着黄狗儿头上的冷汗,朱允熥似乎明白了。

这条阉狗是跑去给吕氏母子报信去了,又抢在他们之前跑回来。

看来,这宫里还真是暗中错综复杂呢!

他吕氏为了朱允炆,这些年还真是没少下功夫,没少收买人心。

想到此处,朱允熥的目光有些发冷。

据说,朱棣发动靖难的时候,打到了南京城下。

本来凭着应天雄伟的城墙完全可以等到勤王之师,是朱棣的内应们打开了城门。除了李景隆这个二五仔之外,还有许多宫人。

而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有一个特点,出名的对太监不好!

“陛下好些了吗?“一个御医跪着揉着朱元璋的穴位,小声问道。

朱元璋嗯了一声,闭着的眼睛睁开,睁开的霎那看到了朱允熥关切带着泪痕的脸,他脸上的皱纹动动,嘴角也动动。似乎是想笑,可是最终没有笑出来。

”皇爷爷,孙儿在呢!“

朱允熥拉住朱元璋的手,对方的手指也反握住他。

”叫!“朱元璋含糊一声说道。

朱允熥还没说话,黄狗儿大声道,”陛下有旨,诸臣功觐见!“

看着那条阉狗,朱允熥心中冷笑。

皇爷爷身边这个贴身太监,肯定不是和自己的一路的。

他是吕氏的人,他早就被买通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子们进来,纷纷在寝宫门外跪倒,从门口焦急的往里看着。

”皇上!皇上!“李景隆满脸是泪,手脚并用的爬进来,跪在那里当当的磕头,”老爷子,您可别吓唬我呀!“

这也是个人精,知道在皇帝面前拼命的表现。看他痛哭流涕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皇帝的儿孙。

”老天爷,俺愿意用俺的寿命,换俺舅爷!“李景隆嘴里念叨着,说的都是淮地乡音。

朱允熥注意到,朱元璋苍白的脸上露出些笑意。

此刻,朱允熥心中一疼,这个老人一辈子都是为了家族而战斗。可是那些晚辈呢,大概都是指望他给自己加官进爵荣华富贵。

忽然,一个人影仓皇的进来,也是满脸泪水。

”皇祖父,皇祖父您怎么了,您别吓唬孙儿!“朱允炆跪在床边,声泪俱下。

而吕氏在门外,哭天抹泪。

”过来!“这时候,气息不稳的朱元璋指向那些大臣们。

刘三吾等文臣跪着爬进来,跪在地上。

朱元璋想挣扎着坐起来,却有些无力。

忽然,朱允熥感觉被他抓着的手生疼。

只见,朱元璋一只手拉着朱允熥,一只手颤抖着指着朱允熥。

”他.......他........吴王.....为...大明!“


大明以武立国,最重战功。

群臣目光之中,银盔上插着羽毛的羽林军士卒,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把军报,双手举过头顶。

朱元璋伸出手想去拿,半路却又把手收回来。

“大孙,念!”

“是!”朱允熥兴奋地说完,随后有些激动的拿起了边关的军报。

这是他第一次读大明的捷报,更是他第一次见证大明的胜利。往往后世都说大明如何孱弱不堪,可是这个时代的大明,不但兵强马壮名将如云,而且敢于出击,有着犯大明必诛的气魄。

“臣蓝玉启奏陛下,臣于本月三日抵达洮州.........”

“伪元贼子狡诈,见大明大军前来,则且战且退逃至大漠....”

“臣知伪元贼子欲引臣入大漠,围而歼之,故臣将计就计.....”

清晰嘹亮的声音从朱允熥的口中发出,群臣们静静的听着。

朱允熥一边念着,脑中一边浮现着关于边关战场的画面。

洮州,位于大明帝国的西北,是羌人的旧地。

隋唐以来一直为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因为此处有丰美的水草可以为中原提供优质的战马。

一直以来,这些胡汉杂居,但是这里的胡人并没有表达出对中原王朝那种侵略性。他们也一直仰仗中原王朝提供的茶叶,铁骑布匹等等。

洮州以外,是大漠,半草半沙的大漠。

不刮风时,黄沙青草并存,偶尔些许的湖泊涟漪荡漾,夕阳西下的时候,湖泊的水面上,反射着柔和的五彩之光。

但是刮风之时,漫天的黄沙狂舞,整个世界都是黄色。

又起风了,粗粝的沙子打在人的脸上,像是钝刀子在慢慢割着。

大漠之中,一支雄壮的军队艰难的在风沙中行军。

他们的脸上刻着风霜,眼神中带着疲惫,干瘪的嘴唇,裂开的皮肤,满是风尘的盔甲。

他们千里迢迢急行军而来,满腔的战意遇到了躲避的对手,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大漠,开始追击。

他们大多是两条腿,但他们的敌人是四条腿。

漫天风沙无边下,壮士宝刀收在匣,只等贼人踪影现,碧血丹心染黄沙。

贼人,诱敌深入。

明军,将计就计。

军报上只有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是风沙之中艰难的跋涉,在大漠中的每一步,大明健儿们都走得十分艰辛。

~~~~~

“伪元贼三万五,臣兵分两路,一路龙骧骑兵从东侧深入大漠,敌后横行。”

“一路两万四千人,臣亲自率领,皆为步军.......”

念到这里,朱允熥不禁大惊失色。

蓝玉是疯子!

两万四千人孤军深入,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但人数上比他们多出一万,而且还都是骑兵,都是北元神出鬼没的铁骑。

步对骑,怎么打?

骑兵有着高速的机动性,而且北元的骑兵都是自小在马背上善于骑射的武士,他们一人双马,饿了吃奶酪,渴了喝马奶。步兵不但跑不过他们,还有着漫长的后勤补给线。

然而此刻,听到朱允熥的声音,龙椅上的朱元璋却朗声大笑。

“蓝玉这仗打得是越来越精了!”

朱允熥心中疑惑的继续往下念,“臣于大漠深处,月牙儿海(这地儿编的)水源补给点,遭遇伪元大军。贼酋为阿里不哥家族后裔哈咎,以及投降复叛的原大明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贼三万骑兵,遮天蔽日而来!”

~~~~

“报!”

黄沙之中,一骑背上插着小旗的骑兵,打马狂奔至蓝玉帅旗之下。

大明的日月星旗在左,蓝字大旗在右。

大旗之下,重甲精锐环伺着鬓角微微发白,满面风霜,但是眼神如电的蓝玉。

“吁!”骑士胯下的战马在喝令下停步,因为冲击力导致它前腿腾空,不住的踢腾,战马脖颈上密集的鬃毛在黄沙之中飞舞。

“报大帅,探马发现前边伪元骑兵主力,起码十万左右,三十里外还有近万骑兵悄悄绕到我军后方!”

“哈哈哈!”蓝玉和手下的将领瞬间大笑起来,“他娘地,龟儿子终于探头了。”

笑着,蓝玉忽然高举右臂。

接着数位骑兵从蓝玉身边纵马而出,“大帅有令,停止行军!”

“龟儿子上门了,抄家伙招呼着!”蓝玉嘶吼一声。

“喏!”众将用马鞭把敲打胸口的护心镜,随后纷纷走入部队,约束士卒。

塞外漫天黄沙之中,中原战鼓响起。

咚咚咚!

鼓若惊雷,如疾风骤雨般传遍四野,震撼着塞外的风沙。

漫天的黄沙似乎被战鼓震慑,竟然慢慢小了下来,让阳光在大地上重新出现。

大漠中的阳光明媚,士卒们兵器和盔甲的反射光茫,更加耀眼。

两万四千多大军,在战鼓和剌剌作响的战旗指引下,分成三个巨大的方阵,中军蓝玉大旗在一处沙丘之上,其余两个在其脚下前方。如果从天空俯瞰,正好是一个倒着的品字形。

蓝玉跳下战马,粗糙的大手抚摸两下战马的脸颊,随后在亲兵打开的小马扎上坐下,虎视前方。

前方,视线之中,鬼魅的一样的骑兵开在高岗上,在大漠中,在地平线上出现 。

“把咱大明的大旗升起来。”蓝玉马鞭遥指前方,大笑着说道,“告诉北元人,大明蓝玉在此,有种来战!”

呼,大旗高高的竖起。

迎着大漠中的风,哗啦作响。

方阵中的士兵们,回望沙丘上的迎风招展的大明战旗,眼神变得更加坚韧。

那是家乡的旗,那是大明的旗。

那旗帜在风中翩翩起舞,一如汉唐盛世之时,汉家男人出征之时的战舞。

“吼!”

两万多大明男儿敲打手里的兵器,从胸膛中发出野兽一样的嘶吼。

紧接着,响彻天地,让黄沙战栗,天空变色的呐喊声,骤然响起。

“大明男儿在此,有种来战!”

~~~~

轰隆!轰隆!轰隆!

胡人的回应来了,那是马蹄踩踏在大地上,如地震一般的颤动。

在这颤动中周围的沙丘上,黄沙纷纷落下。

当无数的骑兵冲锋起来的那一刻,他们的阴影遮盖住了大地,阻挡了阳光,甚至凝固的了空气。

铁蹄前进的途中,烟尘如同风暴。

汹涌的铁骑像是决堤的洪水,在大地上纵横肆虐。

他们来了。

蹂躏华夏大地数百年的铁蹄来了。

他们的弯刀在阳光下反射寒光,他们的嘴里发出咻咻的怪叫。

他们的战马奔腾的速度到达了极致,他们的脸色是那么的狰狞。

这里是大漠,这里是他们的故乡。

在这里,他们要把眼前这些明国人,用弯刀安葬。

轰隆,轰隆。

马蹄声,越发的响亮,震撼。

咚咚,咚咚!

大明的战鼓,开始在天地间回荡。


太和殿外,朱允熥的战报念到了尾声。


“待到天明,贼酋哈咎,月鲁帖木儿三万发狠猛攻,誓要将臣一口吞下。殊不知定远侯王弼率龙翔神策二军已到。”

“我大明重甲铁骑为先锋,轻骑为后,直破贼酋中军!”

“贼酋月鲁帖木儿战死,哈咎率千人西逃窜。此战共斩杀伪元贼三万,俘虏两千,牛马骆驼无数。”

一口气念完,朱允熥心中震撼稍去。

这不只是一封战报,而是一幅大明漠北征战的金戈铁马图。

以身做饵吸引敌军的蓝玉真是个疯子,以步抗骑的大明将士们也是一群疯子。

一群怀着必胜信念的疯子!

此刻,若不是在太和殿外的朝会上,若不是有朱元璋等人在场,朱允熥真的想大喊一声,大明威武!

“皇爷爷,此等大胜,该赏!”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微笑着点头,随后在龙椅上坐下,开口道,“传旨!”

皇帝话音落下,自然有太监准备好笔墨,几位翰林学士提笔等候。

“这回不用你们写!”朱元璋对臣子们摆摆手,对朱允熥说道,“大孙,你来写!”

“好!”朱允熥也不忸怩,直接站在书桌前,提起笔等着朱元璋 开口。

“你打了胜仗,咱很欢喜。”

朱允熥微微一怔,随即明白朱元璋的风格一向如此,简约明白就像说家常一样。国朝开国初年之时,朱元璋在给边关大将的圣旨中,直接写道,准备好刀子,贼人来了就给咱往死里砍。

朱元璋说话越是随便,越是没拿这人当外人。相反,若朱元璋客客气气的,写啥奉天承运之类的 ,有人就要小心掉脑袋了。

“就是人死的稍微多了点,你是大明的大将,国公。这种仗,以后不要再打了。”

“战死的将士们,尸首要收敛好,咱们汉人讲究落叶归根,派骑兵护送,把孩子们都送回来。有功的名单报上来,战死者的名单更是不能落下,还有伤了的,残的了,报给咱。都是咱大明的好男儿,不能辜负了人家....”

朱元璋慢慢说着,朱允熥慢慢写着。

忽然,朱元璋眼中有一丝犹豫被朱允熥捕捉到。

按理说说完了这些,皇帝就要在圣旨中论功行赏了,可是朱允熥迟迟不见下文。

“就这些。”朱元璋道,“八百里加急送至蓝玉帐前!”

边上的太监小心翼翼的拿走墨迹未干的圣旨,走到龙椅边上。那里有一张单独的小桌子,小桌子上有一个红色的方形古朴盒子。

朱元璋站起身,郑重的打开盒子,然后双手从里面捧出一方大印,玉玺!

在圣旨上盖完之后,朱元璋又道,“户部!”

户部尚书傅友问道,“臣在!”

“战死的将士,每人抚恤大银两个,月给其家中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加帛一匹,絮一斤。伤残不能自理者,每年多给米六石。”说着,朱元璋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记住咱的话,少一粒米,一文钱,都不行!”

“臣遵旨!”傅友德道。

将士们的抚恤可谓是大手笔了,古往今来的帝王有几个在乎大头兵的死活?一次性给点粮食就已经算是隆恩。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允熥还是低估了,朱元璋对于百姓的惦记。


第二日,上谕。应天府尹胡之善因为安置流民百姓不利,致使百姓乞讨沦为乞儿,罚俸禄三年,革职留任代罪查看。

淮西驻地,因为赈济不到位,使的百姓流离。十几个官员被一撸到底,发配云南。甚至有个知府,因为账目不清楚,直接交刑部处议,等待他的,秋后问斩。

又过了几天,朱允熥和朱元璋登上的应天的城墙,看着大将军蓝玉带着数万大明虎贲,出师塞外。那一日,因为大明精锐出征,京城到处是为了目睹大明男儿英姿的百姓。

蓝玉和众将临行之前,冲着皇城的方向,三跪九叩。数万大明健儿,齐声大吼,大明万胜。

那时,朱允熥注意到,朱元璋藏在龙袍之下的身体,异常挺拔。脸上满是对曾经峥嵘岁月的怀念,还有对血火河山的期盼。

随后的日子,流水一般,悄悄地走着。

朱允熥每日读书写字练习武艺,在学堂里和那些小王爷吹牛打屁,在家里和两个幼妹紧紧相依。每天的膳食,都是和朱元璋一起吃,甚至在朱元璋接见大臣的时候,他都会在边上旁听。

不处理政事的时候,爷孙俩要么在御花园中散步,要么在宫中,朱元璋亲手种的两亩地上,摆弄着农活。

总之,事情都在朝着对朱允熥有利的方向发展。他和朱元璋的关系越来越好,老人甚至已经有些离不开他了。

因为跟这个孙子在一起,朱元璋总是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总是能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刚刚登基为皇帝时,意气风发敢为天下先的气质。

同时,朱允熥的孝顺,还有诚恳,也深深的打动了他。

朝中,隐隐有传闻。吴王朱允熥,是皇帝选定的皇太孙。

可是朱允熥没有沾沾自喜,他现在只是朱元璋喜欢的皇孙,名份未定,他现在只是个没有权力的空头吴王。

现在的他还要虚心谨慎,只有真正当上了皇太孙,才能施展心中的抱负,才能在自己身边,真正聚集起一股完全属于他的力量。

随后,朱元璋再次下旨。

十月皇帝万寿,各地藩王可以回京贺寿。但是随行人员不能超过两百人,沿途官府不得费力接待,所用食物务必简朴。

~~~~

六月的阳光热烈。

午后,夏日的虫儿在绿茵之间低声鸣叫。

朱元璋犹如一个寻常老农一样,坐在一张躺椅上,用手中的草帽扇风,笑看着在庄稼地里笨手笨脚忙活的朱允熥。

这是一处水田,就在大明的紫禁城里。

即便是当了皇帝,朱元璋也没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亲手种了两亩田,并且乐此不疲。

水田里都是水,朱允熥赤脚踩在泥水里,深一脚浅一脚,还要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能踩到那些茁壮成长的秧苗。

这时代的农业远没有后世发达,只有靠人力消除田里的杂草。但是这时代的生态格外的好,两亩水田里不时有青蛙跃出水面,小蝌蚪在朱允熥的脚边游走。

”咦,笨地这个瓷实,知道的以为你在拔草,不知道的以为你扒萝卜呢?“

朱元璋看着笨手笨脚的朱允熥,朗声大笑,喜悦的笑容让他脸上的皱纹都绽放开,像是一个慈祥的老人。



大礼之下,几位翰林学士皆是动容。

尤其是中书舍人刘三吾,还有方孝孺。

他们被朱允熥的情真意切所感染,脸上露出孺子可教的神色。

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感动。

他们皇子皇孙的老师,但他们也是臣子,他们先是臣子才是老师。

可是现在,皇帝的嫡孙,大明最为尊贵的吴王,用行动告诉他们。

没有臣子,只有老师。

受了朱允熥一拜,方孝孺伸手扶起,肃容道,“今日臣受吴王殿下一礼,惶恐之至。殿下有向学之心,臣定当竭尽所能,教导殿下!”

说完,也肃然的行了一个臣子礼。

“吴王贤!”

刘三吾心中再次叹道,“如此贤王,早先竟然顽劣不肯读书必有隐情!”

“淮王殿下来了!”

此时,黄子澄和齐泰发生声音,快步朝门口迎去。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淮王朱允炆。

这两个翰林学士对朱允炆的喜爱溢于言表,和见到朱允熥时板着脸不一样,脸上此刻如沐春风。

“见过淮王殿下!”

“二位老师折煞我了,在这只有学生朱允炆,没有淮王!”朱允炆不受两个翰林学士的礼,又对刘三吾拜道,“刘师!”

他看起来像是一个恭敬听话的学生,但是朱允熥在他的眼神中捕捉到,对方看到自己时的诧异。

朱允炆绝对没想到,自己能来这么早。

“这位是方孝孺学士,陛下特旨,进京在大学堂教皇族子弟读书!”

“久闻先生大名,允炆见过先生!”

方孝孺是当世的大儒,朱允炆眼中闪着别样的光彩。

“这小子也不是傻子,知道拉拢人心!”

看着朱允炆礼贤下士的做派,朱允熥心中笑道。

朱家是帝王之族,无论是皇子皇孙想要有所成就,都必须得到臣子们的 认可和支持。尤其现在,大明对北元在军事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注重内政和民生建设时期。

“二哥!”等师生叙话完毕,朱允熥主动上前。

朱允炆看看他,笑道,“三弟,你比为兄还来得早!”

朱允熥笑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随后,春日的阳光下,兄弟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渐渐的大学堂里的人多了起来,多起来的都是朱家来上学的读书郎。

学堂里朱允炆在一排,朱允熥在他身后,桌子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和精装的书本。

朱允熥身后,十几个年纪尚幼还未就藩的王爷,朱元璋的老来子。

要说朱元璋真是男人的偶像,不但开局一个碗,打下大明朝。而且一生生的孩子,也是后人难以企及。

二十六个,有名有姓活到大的儿子,就有二十六个,还不算夭折的。

看几个从门外进来,比自己还小许多,却是叔叔辈,还对着自己挤眉弄眼的小屁孩。朱允熥不知道该感慨是这位爷爷龙精虎猛,还是身体太好。

这个五十岁就要称老朽的年代,朱元璋快六十了,还咣咣生了好几个儿子。

他身后的沈王朱模,唐王朱桱,郢王朱栋都十来岁的样子,一个比一个皮,平日上蹿下跳没个老实的时候。

刚在刘三吾威严的目光下坐好,就不安分的踢着朱允熥的凳子。

“这几天怎么不见你找我玩呀!我舅舅送进来两只斗鸡,可厉害啦!”

沈王在朱允熥后背小声嘀咕道,“回头我让他们斗起来给你看看,你是没看到,他们一斗起来,全身的毛,刷刷地掉!”

唐王朱桱也凑过来小声道,“我舅舅也送了两条细狗进来,回头我让他们抓兔子给你看!”

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朱元璋对于成年的皇子要求严格,但是对这些老来庶出的皇子们却多有纵容。

如今大明统一天下,朱元璋也不指望这些小孩子将来冲锋陷阵,母族出身又不高,做个富贵闲人就行。

再加上皇帝实在事多,有时候对他们的顽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纪最小,还挂着鼻涕的朱栋也奶声奶气的说道,“我....我有西洋送来的望远镜,回头送给熥哥儿玩!”说着,小手拉了一下朱允熥的衣袖,“你莫难过了,笑一笑!”

朱允熥顿时笑了起来,很温暖的笑了。

原来,这些小屁孩之所以在自己耳边说那些好玩的东西,是因为自己刚死了爹,这些孩子怕自己不开心,在变着法的让自己的高兴。

记忆中和这些孩子在一起调皮捣蛋的时光,让朱允熥心头温暖,看着他们点点头。

再回头目视前方的时候,发现朱允炆也在看着他们这边,眼神中多少有些羡慕。

羡慕他们的亲近,羡慕他们的亲热。

历来天家最无情,他这个庶出却有个正妃母亲的太子长子,一向被大家敬而远之。

“肃静!”

大学堂里,翰林学士齐泰走到台前,手里的戒尺敲打桌面,屋里很快安静起来。

“诸位王爷,今天臣给诸位讲解大学。”说着,翻开手中的书,“请跟臣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顿时大学堂中,响起了嘹亮的读书声。

看着身边人的摇头晃脑,却满脸苦涩念着书。

朱允熥心道,这玩意对于这些小屁孩是不是难了点儿?

自己这岁数的学这个可以,那些藩王小屁孩不是该学什么弟子规,百家姓吗?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声点!”齐泰在读书声中,朗声说道。

朱允熥立志做一个好学生,也跟着大声的朗读起来。

但是读着读着,却见身边的沈王忽然对自己做了一个鬼脸。小屁孩光嘎巴嘴儿,不出声,摇头晃脑得瑟。

“呵!”朱允熥笑了下。

但就是这一笑,被齐泰听到了。

“吴王早上还说要迎头赶上学业,现在居然如此的不庄重!”

齐泰心中生出几分恼怒,走到朱允熥身边,“吴王殿下,你可知书中所说何意呀?”

霎那间,所有皇子的目光都看过来。

在门口监视诸王读书的太监,和写着文章的刘三吾等人,也看了过来。

“这要是答不上来,怪丢人的!”

朱允熥暗道,不过这些东西他还真的学过。

虽然他出身一个普通家庭,但是父母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望子成龙。

而且他上学的时候,正赶上百家讲坛国学热,也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参加了两学期的课外国学班。

“回师傅,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里的大学,是指博学.........”

看着朱允熥侃侃而谈,众人渐渐眼神变了。

几个不务正业的小屁孩,崇拜的看着朱允熥。

朱允炆眼里也是不可思议,门外的刘三吾和几位翰林学士都是连连点头。

齐泰心中怒气尽去,脸上挂满笑容。

“很好,吴王殿下说的很对!”齐泰笑道,“小到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再到一个国家,光明正大的品德都是很重要的。”说着,齐泰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说道,“前朝蒙元就是不重德行,致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丢了天下.......”

“这人是个书呆子!”朱允熥佩服这个翰林学士的才学,但也给他下了定论。

作为生在信息爆炸时代的现代人,对于古代的朝代更迭,他有着自己的见解。

横扫世界的蒙古帝国在中原建立了大元,大元之所以会灭亡,归根到底的原因,无非两个字。

他正想着,齐泰忽然回头,见他皱眉思索,似乎有所不信。

心中又有些怒气,“殿下,难道臣说的不对吗?”

朱允熥回神,站起来说道,“师父说的肯定是对的,但是学生看,大元亡国归根到底还是两个字,暴政!”

“古人云,苛政猛于虎也!”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