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重生大唐:太子他强势夺权人气小说
现代都市连载
叫做《重生大唐:太子他强势夺权》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古代言情,作者“一堆茶”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李承乾李世民,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唐太子李承乾有着令人唏嘘的悲剧结局。而在这本书里,历经千年轮回的他,奇迹般地重回贞观十年。这一次,他带着对前世结局的不甘,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前期李承乾独自面对众位权臣和皇子们显得毫无优势,不过他表示这一切都是表象罢了,他要卧薪尝胆,隐藏实力,当他们松懈的时候给他们致命一击,大唐?就由他来打造一个全新的盛世!...
主角:李承乾李世民 更新:2025-04-28 16:27: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唐:太子他强势夺权人气小说》,由网络作家“一堆茶”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重生大唐:太子他强势夺权》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古代言情,作者“一堆茶”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李承乾李世民,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唐太子李承乾有着令人唏嘘的悲剧结局。而在这本书里,历经千年轮回的他,奇迹般地重回贞观十年。这一次,他带着对前世结局的不甘,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前期李承乾独自面对众位权臣和皇子们显得毫无优势,不过他表示这一切都是表象罢了,他要卧薪尝胆,隐藏实力,当他们松懈的时候给他们致命一击,大唐?就由他来打造一个全新的盛世!...
“眼光挺高,房玄龄你都看不上!那,魏征?”
李承乾摇头,大唐第一喷子,迎面扑来,那就是年级主任的气质,惹不起!
“你舅父长孙无忌?”
李承乾仍是摇头,长孙无忌有一颗做权臣的心,押宝的“仁孝听话”的雉奴,这种人做师傅,随时有被背刺的风险,他还没活够呢!
“你不是说,朕做主就好吗?”
李承乾道:“陛下给的几个人,都是三省宰相,朝廷重臣,一个不小心,臣都得被御史参一个结党朝臣,图谋不轨。臣现在的日子挺舒服的,可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
李世民气结,看李承乾这畏首畏尾的样子,一时有些恨铁不成钢。
“朕的耳根子就那么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李承乾道:“陛下的耳根子不软,是臣没出息。”
李世民:……
“朕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东西?”
李承乾不以为然,千古一帝原装太子都没啥好下场,他现在就一个目标,苟过二十六岁。苟的过再想出路,苟不过就是把苏氏和李象的后路安排好。
“你的新师傅朕慢慢儿给你物色。”
李承乾沉默片刻,觉得还是老人安全。
“臣觉得,张玄素就挺好的。”
朝廷卖直的官员一堆,刚直的凤毛麟角。
“人家现在不乐意教你,你觉得杜正伦怎么样?”
李承乾摇头,道:“他和孔颖达差不多,给臣上疏不少,不乏有子虚乌有之事,臣怕忍不了污蔑,再送一个右庶子去岭南。”
李世民:……
“那你的师傅,就先空着。”
李承乾心下大喜,这就意味着下了早朝,往后都是他可支配时间。父亲在又许了他可以随时出入宫禁的特权,自由的空气,太美好了!
“你新师傅出来之前,你陪朕一起,同三省长官议政。”
李承乾:……
“陛下,臣觉得……”
父亲的目光,大有他多说一句,就打到他说不出话为止的意思,李承乾默默闭上嘴巴!
打工人的自觉,坚决贯彻老板的指示,跟老板过不去,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来人,取鞭子来!”
李承乾大脑瞬间一片空白,这又唱哪出?
“陛下,臣……”"
“方才出去时,碰见太子右庶子,他说太子恭谨仁厚,勤于治学,少君有德,是我大唐社稷之福。”
李承乾轻笑,他不过是放下储君的架子,给予了一个老师基本的尊重,二十一世纪司空见惯,却得来张玄素这般赞誉,实在有些受之有愧。
“兴许是臣今日功课做得好,讨了右庶子欢心,哪里就扯上社稷之福了。”
李世民挑眉,道:“太子有些德行,朕心中十分欣慰,大郎没必要自谦避嫌,防备着朕。”
李承乾笑容有那么片刻的僵硬,父亲,真的是想多了。
“有德之人未必有才,有德有才之人未必能用,能堪大用之人未必是高谈阔论之辈。一篇功课,纸上谈兵,右庶子的赞誉,臣发自真心觉得自己不敢当。”
李世民来了兴趣,忙问道:“那依高明看,什么样的人才是堪大用之人?”
李承乾顿了一顿,道:“一个人是否能堪大用,很多时候由不得他们自己,只能因时因势而变。能用了就用,用不了放弃。”
李世民点点头,继续追问道:“怎么就是一个因时因势而变?”
李承乾幽幽一笑,道:“拿臣举例,暂时还是一个能用的太子,太上皇与皇后丧期,陛下都命臣暂理政务。哪一天陛下有了更加优秀的儿子,臣与时势相悖,陛下起了废太子的心思,或者臣几位兄弟之中,有人能效仿陛下玄武门之变,臣成了第二个息隐王,臣自然就不堪大用了!”
“你……”又是玄武门,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火气,被撩拨起来,成功让李世民想起来,他过来是找场子的。“太子,你可真会举例啊!”
李承乾听出了言语中的咬牙切齿,却不以为然,大唐王朝就没几个正常登基的原装太子,他也不认为他魂穿回来能改变历史结局。
“万事皆有可能,况且……”
“况且什么?”李世民压着胸口乱窜的怒火,道:“太子最好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朕非拿鞭子抽你一顿不可。”
李承乾道:“息隐王妃出身荥阳郑氏,朝中以裴寂、封德彝为首支持息隐王的官员多半出自山东世族。陛下之肱骨如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出自关陇世族。玄武门惊天一变,表面看是秦王与太子围绕帝国最高权力之争,内里实则是关陇世族与山东世族围绕最高权力进行的一场博弈。”
“封德彝是前太子的人?”
李承乾顿了一顿,当下还在贞观十年,封德彝双面间谍属性是在贞观十七年才被父亲得知的,贞观十七年之前,父亲一直以为封德彝是自己的人。
“臣幼年得翁翁疼爱,时常出入太极殿伴驾,封德彝曾向翁翁进言,秦王不可不防。”
李世民气结,道:“那你怎么不及时告诉朕?”
李承乾道:“臣那时才五六岁,根本就不晓得这话什么意思。再说了,这种搬弄口舌是非的事情,并不符合臣所受的教养。”
李世民:……
“门阀世家之争若江水洪流,十年前,他们辅佐陛下与息隐王谋求在朝廷上的话语权,数年之后他们未必不会辅佐臣与陛下其他皇子继续明争暗斗。臣也好,陛下其他几位皇子也罢,论谁都不敢说自己可以凭借一人之力与门阀世族相抗衡。君王制衡,世家博弈,兄弟阋墙,出局那一个,自然就是不堪大用之人。”
李世民垂眸不语,自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垄断官场,掣肘君王,胡作非为,相互结党为一己之私置朝廷社稷于不顾,大唐一统之后,打压门阀世家的同时还要保证朝局稳定,恢复农耕生产,也是他比较头疼的问题。
“前隋科举取士,朕也在不断完善,高士廉等人编写《氏族志》,也能帮着压一压这些门阀世族的气焰。”
李承乾默然,科举制度到了唐中晚期后,基本为世家把持,完全失去了对世家的限制约束能力。说来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消亡,还得感谢那位落榜书生,世家族谱当生死簿。更重要的一点,两宋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境好些的平民百姓也能读得起书,步入仕途,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的结构发生转变,世家门阀才真正的销声匿迹。
“科举制度固然能够打破门阀世家的仕途霸权,可十年寒窗不可能在朝夕之间推翻世家千百年的积淀,门阀世家在文化上的霸权短期内也难以撼动,臣之愚见,当前保持朝局稳定,对下恢复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对上还是要平衡好各大世家,循序渐进,逐步打压瓦解。”
李世民点点头,他作为大唐皇帝,如何不明白如今的局势,难得李承乾小小年纪见事也这般清楚明白。罢了,太子脾气臭一些,就臭一些吧!魏征他都能忍,还忍不了一个李承乾了。
“往后不许在太极殿上打断朕说话,朕也要面子。”
李承乾点点头,不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何况对方是皇帝,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一点都不过分。"
李世民道:“那你做儿子的责任呢?”
闻言,李承乾离座跪直身子,道:“儿打了青雀,又同几次父亲出言不逊,的确有失为人子体统。父亲若气不过,儿认罚,儿往后会尽量谨言慎行。”
李世民厌恶极了李承乾这副冷冰冰的样子,道:“尽量谨言慎行,那也就是说往后还会出言不逊?”
李承乾道:“将来的事情,臣不敢作保。”
情绪再怎么稳定,也有破防的时候,万一牵扯到妻儿,他可不保证自己能心平气和。逼急了,他当着父亲的面手刃李泰也不是不可能。
“你也歇了不少时间了,朕有件事情要你去做。”
李承乾长长的舒了口气,要下发任务了,他的俸禄有救了!
“父亲吩咐就是,儿全力以赴。”
李世民道:“自门阀士族形成以来,两晋之后,朝廷数次限制,朕登基后也屡有约束,可他们却始终能够死灰复燃。高明,写一写你的看法,同论述京兆地区政治治理一样,事无巨细,写一篇政论上来。”
李承乾进行了一下现代化翻译:根据所给题目,围绕社会历史等因素,剖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论文啊!
“儿这就回去写。”
这才是好领导,直接下发任务,不打感情牌!
“不要声张,上次你那篇条陈只魏征和马周知道,这一次这个,只有你我父子知道,明白吗?”
李承乾明白父亲的意思,写一篇关于如何逐步瓦解门阀士族影响力的政论,朝中那些出身门阀士族的大臣,还不把他撕吃了。
“太子妃出身武功苏氏,你就在甘露殿写,写完了回去。”
坐领导办公室写,李承乾如遭雷击。
“儿回去写,保证不让太子妃看到。”
李世民似笑非笑看着李承乾,道:“高明这么怕留在甘露殿,难不成东宫里有人帮忙,这可是欺君,可大可小,朕脾气不好,不保证不牵扯到其他人。”
李承乾:……
质疑他的人品,质疑他的素质,都行!
质疑他的业务能力,还拿妻儿威胁他!
“好,儿在甘露殿写!”
李世民笑笑,唤了张阿难进来:“告诉三省长官,朕今日身体不适,两仪殿朝议解散。”
领导亲自做摄像头了盯着他写?
李承乾生无可恋!
多年写论文和工作报告的工作经验,李承乾很快将大纲罗列出来,开始着手论述。
李世民凑上前去,瞟了一眼:“别人写文章都是一气呵成,你这个写法倒是少见。”
牛马电脑前面码字,老板背后死亡凝视,饶是李承乾定力不俗,此刻整个身子也是僵的。
“谁教你的法子?”
李承乾大脑飞速运转,找背锅侠!
陆德明?
不行,陆德明是启蒙恩师,又是父亲十八学士之一,陆德明的行文风格,父亲多半知道。就是不知道,十八学士还有一堆活跃在朝堂,父亲一问就露馅了。
李纲?
不行,李纲教他写文章,可李纲历经两朝,李纲的行文风格,无人不知!
“儿见朝中有六部,其下又细细分工,明确各自职能。故有感而发,写文时,先列出大概轮廓,再进行分析论述。”
李世民道:“举一反三,高明……”
“陛下,司空长孙无忌、中书令房玄龄、侍中魏征求见。”
张阿难的声音从殿外传进来,李世民不由得皱眉,能到甘露殿来求见,必是要紧之事。
“传!”话音刚落,李世民看向李承乾:“把你写的东西收好。”
闻言,李承乾将打好的大纲折了揣进怀里,又将案上文房四宝归位。
"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