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美文同人 > 史上第一县令

第三章 威望

发表时间: 2023-08-08

萧道明脸色骤变,忍着怒意道:“怎么,这是兴南县令定的规矩?”
老太太摇头:“不是,这是兴南县百姓的规矩。”
“作为街道办管事,老太太可要提醒两位,侮辱县令,若是被他人听见,会引发治安事件的!”
萧道明恍然,明白了老太太言语之意,而且老太太也是好心提醒,脸色也随之好了许多。
不过,他却没想到林峰在兴南县威望如此之高。
随便说两句他的不是,便会引起百姓不满?
甚至可能有人会动手打自己?
那岂不是说,这家伙在兴南县的威望,可能要比他这个皇帝还要高?
萧道明不爽的同时,又有些好奇老太太所说的街道办管事。
想到这,他便好奇的问道:“大娘刚刚说你是街道办管事?”
“咱大梁国似乎没有街道办这个职位吧?”
老太太闻言呵呵一笑,满脸的自傲。
“说起这街道办,就不得不提咱们的县令大人。”
“我们这些老人闲不住,平时便上街帮助县衙维持一下城中秩序。”
“咱老胳膊老腿的,大事咱帮不上忙,可提醒一下路人注意街面卫生,提醒外地人咱兴南县的规矩,像是这样的小事,咱还是能做到的。”
“后来县令大人知道了,就成立了街道办,本来还想给咱们这些老家伙发工钱的,不过我们这些老家伙商量了,可不能要县衙的工钱,本来也帮不上什么大忙,怎么好意思要工钱呢。”
萧道明微微震惊,还有主动干活,不要工钱的?
兴南县的老人素质都这么高?
“唉,当初洪灾,老妪我和儿子成了流民,本想入京逃营生,却被挡在京城外,若非县令大人收留,现在可能都已经饿死了。”
“如今,儿子在工坊干活,工钱不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住上了砖瓦房。”
“你们说,咱受了县令大人如此大的恩情,现在就稍微出点力,咋还能要工钱呢?”
楚荆下意识道:“是这个道理!”
萧道明脸色已经异常的难看,恶狠狠的瞥了楚荆一眼,等着楚荆解释。
流民?
朝廷每年对于受灾的流民不都有妥善的安置么?
而且,谁规定的,受灾的流民不得入京?
这些事情,他可都不知道啊。
楚荆感受到了萧道明的愤怒,低头附到萧道明耳畔。
“陛下,属下调查过,近三年,兴南县先后安置流民足有三万之数。”
“而这些功劳么,都被那些大人……”
说着,抬头看向萧道明的眼神。
“呃……”萧道明怒目圆瞪,立刻知晓了是什么回事。
能够让楚荆忌惮,没有主动上报,肯定事关朝堂上那些大臣。
内卫不经允许,不可参与朝堂正事,更不能向皇帝进谗言,除非皇帝亲自过问。
这条规矩是萧道明自己定下的,为的是避免内卫权力过大,构陷大臣,也怪不得楚荆主动上报。
萧道明收敛心绪,朝堂之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暂且不去想。
倒是林峰,越来越让他吃惊。
短短三年,带领一个小县城,安置了三万流民,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而且,看老太太的样子,这些流民现在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大娘,现在你也住上了砖瓦房?”
对于这一点,萧道明是有所怀疑的。
大梁国可不是人人都能住上砖瓦房。
即便是国都大兴城,也只有一些王侯之家,才能住上砖瓦房。
原因无它,砖瓦产量有限,并且价格昂贵。
至于街道两侧,肉眼可见的一排排砖瓦房,多半是林峰为了城建美观所建,毕竟街道两侧都是商铺,花大代价建造砖瓦房也不是很亏。
可若是说,兴南县百姓住的也是砖瓦房,萧道明是绝然不信的。
开玩笑呢,就算兴南县不缺钱,可也弄不到那么多砖瓦给百姓建房子吧?
“老太太我都这把年岁了,还能跟你这后辈说瞎话?”
“眼看着到饭时了,原来是客,二位不如随我一起,到家里吃顿便饭?”
“估计俺儿现在已经快做好饭了。”
“他说在县令那里学了一道新菜呢。”
面对老妪的邀请,萧道明本想拒绝。
不过仔细一想,倒百姓家里看看才能够查探到实情。
这位兴南县县令,每年上缴那么多赋税,到底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还是兴南县真如大兴城那般富庶。
“恭敬不如从命!”
从主街转进小巷,萧道明越走越吃惊。
小巷内,目光所及,还真全都是砖瓦房。
很明显,兴南县城,还真就人人住砖瓦房的程度了。
“前面就是咱家。”
老妪指着不远处的一栋房子道。
“每一排房子,一共五家人,由木栅阻隔,咱家是西头那家。”
萧道明忍住心中的震惊,他可不想表现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随着老妪进入院内,一股香气迎面袭来。
“娘,你回来了。”
“今天儿给你做红烧肉。”
“从县令大人那里学来的。”
说话间,一名大汉从房间内走出,不是别人,正是李大旺。
“咦,有客人。”
萧道明一身华服,气质亦是不凡。
若是以前,李大旺见到如此贵人,定然连话都说不利索。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出入县令府邸,帮林峰酿酒,倒是见过不少富商,也就习惯了。
“初来兴南县,一时无处可去,偶遇大娘,闲聊投机,便上门来叨扰了。”
萧道明道。
“正好,正好!”
“今日跟县令府上的厨子学了红烧肉做法,县令还让我搬回两坛新酒,正好待客。”
“二位贵客暂且稍等片刻。”
李大旺笑呵呵地说道。
萧道明也不客气,微微颔首:“多谢。”
他倒是没在乎所谓的君子远庖的繁文缛节,也没有开口去问。
这家明显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已经年岁至少已经花甲,那做饭的自然是壮年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