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59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黄普郑太全文

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黄普郑太全文

江南烟雨秀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赵志皱了皱眉头,道:“以后这种事情你切记不可冲到前面去,你如果出了事情,我怎么跟大哥交代?”赵源摇了摇头,道:“二叔,这一次我也是有把握才上的,以后绝不会这么鲁莽了。”赵志这才点了点头,满意道:“你能这么想,那我就放心了。对了,那个薛桂年这一次做事确实不行,你若是不想要,我可以重新给你选人。”“先看看再说吧,这一次去香江,还不知道能谈出什么结果来。”赵源轻轻叹了一口气,他现在着实感觉有点分身乏术了。赵志有些担忧,“跟那些洋鬼子打交道,还是要多注意一下,他们可不是省油的灯。要是一个不小心,只怕他们将你卖了,你还在给他们数钱呢。”对于这一点,赵源表示极为赞同。因为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商业玩法都是极为野蛮而无规则的,西方人推崇的契约精神,那...

主角:黄普郑太   更新:2024-12-17 17: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黄普郑太的其他类型小说《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黄普郑太全文》,由网络作家“江南烟雨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赵志皱了皱眉头,道:“以后这种事情你切记不可冲到前面去,你如果出了事情,我怎么跟大哥交代?”赵源摇了摇头,道:“二叔,这一次我也是有把握才上的,以后绝不会这么鲁莽了。”赵志这才点了点头,满意道:“你能这么想,那我就放心了。对了,那个薛桂年这一次做事确实不行,你若是不想要,我可以重新给你选人。”“先看看再说吧,这一次去香江,还不知道能谈出什么结果来。”赵源轻轻叹了一口气,他现在着实感觉有点分身乏术了。赵志有些担忧,“跟那些洋鬼子打交道,还是要多注意一下,他们可不是省油的灯。要是一个不小心,只怕他们将你卖了,你还在给他们数钱呢。”对于这一点,赵源表示极为赞同。因为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商业玩法都是极为野蛮而无规则的,西方人推崇的契约精神,那...

《从1845年开始搞事情黄普郑太全文》精彩片段


赵志皱了皱眉头,道:“以后这种事情你切记不可冲到前面去,你如果出了事情,我怎么跟大哥交代?”

赵源摇了摇头,道:“二叔,这一次我也是有把握才上的,以后绝不会这么鲁莽了。”

赵志这才点了点头,满意道:“你能这么想,那我就放心了。对了,那个薛桂年这一次做事确实不行,你若是不想要,我可以重新给你选人。”

“先看看再说吧,这一次去香江,还不知道能谈出什么结果来。”

赵源轻轻叹了一口气,他现在着实感觉有点分身乏术了。

赵志有些担忧,“跟那些洋鬼子打交道,还是要多注意一下,他们可不是省油的灯。要是一个不小心,只怕他们将你卖了,你还在给他们数钱呢。”

对于这一点,赵源表示极为赞同。

因为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商业玩法都是极为野蛮而无规则的,西方人推崇的契约精神,那也是看人下菜碟的,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规则,就贸然加入进去,很容易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二叔放心,我敢去香江,自然也是有把握的,况且这一次也算是一个我赵家崛起的机会。”

赵源望着远方,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

……

在明清时期,香江一直归属于新安县管辖,不过在香江人占领香江前,这里仅仅只能算是一处荒岛,有一些渔民在此居住。

由于其地理上与G州唇齿相依,而G州又是青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使得香江的地位也变得重要起来,许多外商都会通过香江中转,将货物运输到内陆,尤其是鹰国人看中了香江的维哆立雅港有成为东雅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因此在鸦骗战争后就强行占领了香江。

如今,香江作为鹰国人重要经营的地方,已经初步繁荣了起来,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商船只在香江停泊中转,其中也有G州和香江之间的一些客船。

由于这一次出行,赵源希望能低调一点,至少他不希望被人当成是跟英夷勾搭的汉奸,便只带了亨得勒和赵富贵,还专门换上了一套深色西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将辫子藏在了脑后,还带上了一顶绅士帽,看上去极为精神。

亨得勒赞叹道:“源,这一身果然很适合你。”

等三人登上商船以后,却一下子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原来这艘商船上全部都是西方人,仅仅只有赵源和赵富贵这两张东方面孔。

赵源被这么多人盯着,也有些不太习惯,便径自走向了商船的顶层。

然而就在此时,赵源的身后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先生,请问,我能在您的船舱里待上一会吗?”

赵源听到这银铃般的声音,下意识回过头望去,却看到了一张惊为天人的面孔,长相与后世的鹿少女林允儿有些几分相似,甚至比后者还要多上几分清纯的稚嫩感。

少女泫然欲泣,与赵源目光对视的那一刻,脸庞泛起了几分微红。

潘家小姐

赵源绝不是色令智昏之辈,但当他看到少女的时候,也忍不住有些冲动。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轻声道:“你是谁,为什么要去我的船舱?”

少女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身后,低声道:“这位公子,小女子实在有几分难言之隐……还请您容许我在您的船舱内躲避一会,等到了香江以后,我会付报酬给您。”


赵源摇了摇头,道:“全世界所有的好处都不能被你一个人占完,你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另外,你不想了解发钞吗?”

这是赵源让亨特告诉罗伯特的底牌,此时也被赵源打了出来。

如果罗伯特再不能接受,那么赵源也只好放弃同丽如银行的合作。

罗伯特瞪了赵源一眼,沉吟了片刻,最后还是伸出了手掌。

“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

对于罗伯特来说,他开拓东方市场的业务非常重,除了赵源这个选择,在短时间内也没有更好的其他选择。

“合作愉快。”

赵源端起茶杯,道:“那么,罗伯特,为我们的合作干杯。”

罗伯特摇了摇头,他一边干杯,一边咕哝道:“赵,你可真不像一个龙国人。你们龙国人不是向来讲究谦让吗?”

赵源微笑着摇了摇头,道:“商有商道,双赢才是我们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亨特先是带着赵源等人下去休息,他们已经为赵源准备好了招待的晚宴,这边也会拟好合同,在次日签署。

等诸事准备妥当后,赵源看着还算比较早的天色,望向一旁的潘清菡,“潘小姐,不如我先送你去舅母那里。”

潘清菡脸上带着几分失落,但是女孩子的矜持又让她不好继续留下来,便低声道:“那就有劳赵公子了。”

在得知赵源要出行后,亨特贴心地为赵源准备了一辆丽如银行的马车,车面镶嵌着丽如银行的徽章。

由于香江岛并不大,且上面居住的岛民聚集地也比较集中,马车很快赶到了舅母所在的地方,那是一片相当幽静的宅子,带着几分江南水乡的风格。

赵源扶着潘清菡下了马车,却没想到潘清菡一个趔趄,不由得发出一声低呼,几乎整个人栽倒进了赵源的怀抱里。

潘清菡瞬间羞红了俏脸,将头埋在胸前,喃喃道:“赵公子.......”

赵源顿时心神一荡,他感受着温玉满怀,只感觉一股火噌噌直窜。

他低声道:“清菡,你有什么需要的东西,都可以跟我提,如果你想离开香江,也可以来丽如银行找我。”

“嗯。”

少女点了点头,有些难舍难分,即便这么短短一段相处时间,也足够让她对赵源充满好感。

很多时候,感情的到来也只是因为第一眼。

然而,就在这个郎情妾意你侬我侬的时候,远处却传来了一声嘶吼。

“你……你是什么狗东西,竟敢抱着我表妹?”

赵源顿时一愣,抬头望向了前方,居然发现不知何时,竟然有几个人站在了前面,当中的一个年轻人则看上去衣冠楚楚,面目狰狞。

潘清菡也发现了来人,只能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有些恼怒道:“宋公子,你切不可胡说,我不是你的表妹,你也管不到我。”

赵源顿时明白了过来,看来这个宋公子便是潘清菡指婚的那人。

果然,宋公子怒气冲冲地走上前来,竟直接走上前来,对着赵源指点:“你是哪里冒出来的乡巴佬,信不信老子——啊!”

赵源可没有惯着这个所谓的宋公子,直接抓住他的手指,狠狠往下一掰,疼得宋公子发出一声尖叫。

“你们赶快打死这个狗奴,出了事情我负责!”

一旁的赵富贵和亨得勒顿时一愣,他们可不敢让自家的少爷、老板出事,纷纷上前来准备动手。

赵源冷哼了一身,松开了对方手指,直接拔出了腰间的火铳,对准了宋公子的头颅。


女子脸上的疑虑并未减轻,继续追问:“我之前没有见过你。”

赵源大大咧咧地说道:“实不相瞒,在下的确不是洪门弟兄,但是一直对洪门心存向往,没想到今日这么凑巧,还真的见到了洪门兄弟。”

他不是不想继续伪装下去,而是他从后世所知道的一些东西就这么多,如果继续深问下去是哪一门拜的哪个堂口,必定会露馅,反而会让人误会。

果然,黑衣女子听到这里时,脸上的怀疑之色减轻了许多,道:“你所猜测不假,我的确分属洪门,乃天龙会一支,名叫郑芷。”

一听到‘郑’这个姓氏,赵源心中一个咯噔,洪门内姓郑可不简单,很有可能就是当年万云龙的分支。

“失敬失敬,莫非祖上是洪二和尚一脉?”

郑芷脸色清冷,道:“你说你不是洪门弟兄,可是你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

的确,像这些东西放在这个时代都属于极为隐秘的内容,寻常人根本不可能知晓,也就是赵源作为后世人,通过互联网才能知道这么些个内容。

这个所谓的洪二和尚,来历的确相当不凡,还得从当年的郑诚功说起。

当年郑诚功矢志恢复中原,便创建了洪门,至于‘天龙会’则是取自‘天父地母’,乃洪门对外地俗称,可以说天龙会跟洪门本就是一体的关系,后来郑克塽投降青廷后,洪门分支也就逃到了富建,由僧人郑洪二化名万云龙,在富建再次创立天龙会,正式打出了‘反青复明’的旗号。

后来富建天龙会在乾隆三十三年发动起事,一度攻下了漳浦县衙门,但是由于部众没有到齐,遭到青廷的反扑,最终宣告失败。

在此之后,万云龙派李少敏奉明朝宗室朱振兴为‘振兴大王’,再次起事,却不料官府已经掌握到了消息,起义再一次失败,而这一次失败后,万云龙重新佯作僧徒,只是经过了林爽文一事后,洪二和尚和天龙会的旗号也算是打响了。

赵源也不由得在心底感叹,清王朝所存在的二百多年历史里,汉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反抗,天龙会作为反青组织也一直在努力,曾经多次发动过起义,包括乾隆五十一年龙岛林爽文起义,六十年龙岛陈周全起义,嘉善起义,特别是在鸦骗战争之后,天龙会更是发起了广右洪兵起义、升平天国起义、夏门小刀会起义﹑上江小刀会起义等等,一直到辛氦革M时期,天龙会也一直在支持革M党发动武装起义。

可以说,青廷的最终覆灭,跟天龙会这么多年的努力分不开。

赵源从心底对这个组织都是怀着尊重的,他真诚地说道:“郑姑娘,你放心,我虽然不是洪门兄弟,可我好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汉人,我也希望能够在将来灭尽胡儿,克复中原之土,安我黎庶,重睹汉室之天。”

听到这番话,郑芷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她轻声道:“看你这作为,也不像是清狗的爪牙,这几日便拜托你了。”

赵源点了点头,道:“还请郑姑娘放心,这里除了我以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你的身份,你就在这里养伤,不会有人来打扰,非常安全。”

郑芷点了点头,抱拳道:“那就多谢了,将来定有所报。”

“郑姑娘不必客气了,那在下就先告退。”

“如此,就麻烦这位赵兄弟了。”


出头之机遇

灵堂中,只听见一声沉重的木鱼声响起后,和尚们的念经声音也逐渐汇聚在一起,他们低着头,谁也听不清在哼着什么,只觉得充满了神秘。

一旁跪着的赵诚、赵志以及赵楷兄弟三人,则是在感谢着祖宗保佑,让赵家的嫡长孙赵源得以平平安安。

等到法事结束后,赵家三兄弟重新回到了书房,相对而坐。

赵志有些担忧地说道:“大哥,按照朝廷的礼制,你这一次怕是没办法丁忧了。”

所谓的丁忧,指的是朝廷官员在工作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那么无论这个人身在何方、官职如何,都必须立马回到家乡为父母守丧三年。

这一制度来源于儒家,正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大丧也’。

在大青,同样也有着相关的丁忧制度,不过这一制度也出现过多次变化,其中康熙时期规定无论満猛汉,皆丁忧三个月。其中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是,过去武人政治地位低下,且身负要职,因此不得已回家奔丧丁忧,而在康熙继位后,则是将武人也纳入了其中。

按照康熙时期的规定,赵诚就得老老实实在家丁忧三个月,才能再去绿营上班。

然而,到了乾隆年间以后,丁忧制度就出现了新的变化,即规定武将当中只有副将以上的官职才可以遵循丁忧,参将即以下都不得丁忧。

很显然,年仅四十岁的赵诚刚好被卡在了这一条线上,使得他在办完丧事以后就得马上回衙门去了。

对于这一制度,赵诚自然是百般不爽,可又有些无可奈何。

谁让官做得小,后台还不够硬呢。

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要授人于柄的好。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老二,这一次也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带回来个洋大夫,我还真有些不放心儿。”

赵志轻轻摇头,道:“大侄子出了这么个事情,我这个当叔叔的自然不会袖手不管,不过大哥,眼看着源儿要长大了,你将来有什么打算没有?”

没等赵诚开口,一旁的老三赵楷张嘴了。

“大哥,二哥,这还用说吗?我们赵家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进士及第,还是让源儿继续读书,走科举的路子,这才是正途。”

赵诚点了点头,他颇为同意老三的话,道:“没错,咱们赵家怎么说也是书香门第,爹虽然走了,可是咱们家的读书种子却不能绝。不过源儿在学业上进步甚慢,主要还是没有找到个好师傅,咱们可得好好物色物色。老三,你怎么说?”

尽管赵老三在学业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秀才,连举人都还不是,但的确是整个赵家文化水平最高一人,他沉思了许久,道:“大哥,眼下东塾先生在学海堂授学,不如让源儿就拜在东塾先生门下吧。”

赵诚顿时眼前一亮,连忙开口道:“好,我这就派人准备厚礼,一定不能失了我赵家的礼数。”

一旁的赵志也笑道:“我早已听说过东塾先生的大名,据说门下可是出了不少人才,让源儿拜在老先生门下,可是一件好事。”

这位被赵家三兄弟都称赞的东塾先生可了不得,此人名叫陈澧,是G州府番禺县人,祖籍哲江绍兴,原本的道咣十二年的举人,只可惜科业不兴,连续六应会试不中,于是东塾先生也就彻底死了心,开始将精力放在了读书育人上,在四年前受聘为学海堂学长。

想到这里,赵诚便打算派人去将赵源叫过来,却没想到此时赵源却主动来到了书房,给父亲和二位叔叔行了大礼。

赵志有些心疼自家这位大侄子,道:“源儿怎么不好生修养?”

赵源恭声道:“二叔,亨得勒大夫已经说了,我身体已经没事了,还得多谢二叔费心。”

一旁的赵诚微微点头,他平日里虽然溺爱赵源,但是在弟弟们面前还是摆出一副做父亲的威严,道:“既然你身体无事,那也该下床走走,还有你的学业也要重新提上日程,可不能耽搁了。”

赵家好歹也是出过进士公的家族,族教学质量相对而言还是不错的,在赵源过去的十年里也曾笔耕不辍,打下了一定的根基。只是他想要学业再进一步发展,就得访名师了。

赵源点了点头,道:“莫非父亲已经有打算了?”

赵诚总感觉赵源这一次生病后,仿佛换了一个人,变得聪慧多了,便解释道:“我打算让你摆在东塾先生门下,你到时候可要好好就学,不能贪玩误课。”

“东塾先生?可是上陈下澧的东塾先生?”

赵源顿时一愣,这一位他还真不陌生。

在后世,赵源曾经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参观过粤秀山下的学海堂书院,对这位陈澧印象颇深。

要知道,但凡能够留名后世的大家,都不是一般人物,多少有两把刷子,陈澧便是这样一位大儒。

此人乃广右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任务,前后执教数十年,提倡朴学,造就者甚多,门下曾经出过梁鼎芬、桂文灿、廖廷相、陈伯陶、陶福祥、温仲和、黄绍昌、文廷式、于式枚、汪兆镛、谭宗浚等干才,形成了广右大名鼎鼎的“东塾学派”。

当然,以目前的时间线来看,这位陈大家也才刚刚告别科业,年纪应该也不过三十多岁,还没有后来那么崇高的地位,过去拜师应该很简单。

赵诚点了点头,不容置疑道:“过两天,我亲自带你过去。”

赵源恭声道:“是。”

赵志轻声笑道:“源儿过来,可是还有什么事情?”

赵源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报纸递给了二叔,道:“二叔,这是亨得勒大夫送给我的报纸,我看了一下上面的内容,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于是,赵源便将丽如银行和柯拜船坞的信息简单说明了一番。

赵志没有理会什么银行和船坞,反而一脸惊讶地举起了手中的报纸。

“源儿,你居然会读夷文?”

在这个时代,擅长英文可绝对是一件足以让人惊讶的稀罕事,即便是常年在外经商的赵志,也只擅长几个简单的单词。

至于一旁的赵诚和赵楷顿时像看怪物一样,盯着面前的赵源。

赵源早已经想好了解释,他笑道:“这都是亨得勒大夫教给我的,有些我也不懂的,都会去问他。”

赵志顿时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但是你为什么会觉得这两件事很重要?”

赵源继续解释道:“因为眼下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我们赵家想要兴旺发达,就必须抓住这一次跟洋人做交易的机会。”


在这里要守规矩

对于G州而言,赵家显得过于渺小。

可是放在黄普,赵家也的确算得上一个庞然大物。

当初柯拜想在黄普开设船坞,也的确走了相关层面的关系,只是赵诚不懂这些,并没有特别去为难对方,仅仅只是照惯例收了好处而已。

在这件事上,赵诚最终决定让赵源去做,如果能捞到一些好处固然不错,没有什么收获也不可惜。

在他的心里,总觉得跟洋人打交道是一件不太靠谱的事情。

不过赵志作为生意人,他跟洋人之间好歹也打过一些交道,深知这些洋人说到底跟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都是人,都会吃喝拉撒,也都是以利益为先的主。

“你想去见柯拜没关系,但是不要贸然答应他什么要求,一切等回来再说。到时候让富贵跟着你去。”

赵富贵是赵家的管家赵全之子,平日里都跟着赵志做生意,精得像一只脱了毛的猴子。有他在,至少不会吃场面上的亏。

赵源想了想,道:“我把亨得勒大夫也带上,他虽然只是一个医生,但是貌似懂得的东西还不少呢。”

赵志笑了笑,道:“这个洋人可不简单,在G州这个地面上跟谁都吃得开,有时候我觉得他跟其他洋人完全不一样,没有那么神神叨叨。不过你平日里对他还是要留点神,这些洋鬼子可不讲忠义。”

.......

赵家小少爷出行,自然不会那么简单,即便是在黄普,但是该有的排场也绝不能少。跟着赵源的除了亨得勒和富贵,还有两个带着洋铳的家丁和一个挎着小食篮的侍女春桃。

在看到两个背洋铳的家丁时,赵源多少还有些兴奋,他上前接过家丁手中的洋铳仔细看了一眼,顿时有些惊讶。

护木铜帽,燧发枪机,金属通条。

这是一杆褐贝丝燧发枪,属于大英帝国长期装备的标准燧发枪,性能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属于世界主流步枪。

当然,这里是G州,再加上赵家大势大,给家丁配装褐贝丝也算正常。但是他明白,以目前绿营的装备来看,恐怕只有极少数精锐势力才拥有这种火铳。

一旁的亨得勒面带笑容,道:“源,你对火枪感兴趣吗?”

赵源将褐贝丝重新给回家丁,若有所思道:“眼下大英帝国应该有更好的吧。”

“不不不。”

医生亨得勒似乎对于火枪也极为了解,他如数家珍一般介绍道:“事实上,从1722年开始,它就已经为大英帝国服务了一百多年,直到目前为止,它依然是大英帝国的骄傲。”

赵源呵呵一笑,道:“在枪械上,我认为过于悠久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亨得勒微微一愣,道:“没错,鹰国的确在研发新的步枪,但是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取代褐贝丝的地位。”

赵源一下子就想到了传奇的米涅步枪,它的出现几乎碾压了同时代的所有前膛枪,但是因为普军的后膛德莱赛步枪缘故,使得米涅步枪又迅速被淘汰,堪称滑膛枪时代最后的辉煌。

对于赵源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机会。

因为米涅步枪在技术上并不难以实现,它的关键在于膛线和圆头铅弹,能完美解决旧式步枪的前装子弹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一点,甚至可以直接在褐贝丝步枪的基础上改进。

赵源深知,在接下来的这个战乱年代,枪炮生意永远都不缺买家,如果能进入军工产业,不仅可以赚到丰厚的利润,还能给赵家多一份资本。

经过了这个小插曲后,众人分别乘坐着两辆马车赶往海边正在开建的柯拜船坞。

在赵源的马车上,分别坐着两个人,一个是亨得勒医生,另一个就是春桃。

春桃是赵家的家生子,属于自己人,也是从小照顾赵源的婢女,年仅十五岁,脸蛋红扑扑的,看上去颇为可爱。

“少爷,咱们是去见一个洋鬼子吗?”

“没错,是个洋鬼子。”

说话的不是赵源,而是亨得勒先生,他似乎对于洋鬼子这个词并不排斥,笑呵呵道:“不过,洋鬼子也不会吃人的。”

自从鸦骗战争以来,G州城内百姓对于洋人敌意颇深,由于洋人的种种习俗不被国人理解,甚至谣传出洋鬼子吃人肉喝人血的奇闻。

春桃有些畏惧地看了一眼亨得勒,随后便迅速低下了头。

赵源也不以为意,他轻声道:“没事,这里是G州,不管是哪里来的人,总要守我们的规矩。”

听到这番话,亨得勒不由得微微一笑,赵源这番话很显然意有所指。

等到马车抵达长洲岛附近时,赵源便已经远远看到船坞初具规模,不少的龙国工人正在船坞内忙碌着。

随着马车停下后,一名大胡子老外快步走了过来,他穿着一身廉价的西装,整个人似乎有些过于亢奋。

“亨得勒,好久不见了。”

“亲爱的约翰,好久不见。”

亨得勒上前熟练地同大胡子抱在一起,然后向赵源介绍道:“源,这就是柯拜船坞的老板约翰柯拜。”

赵源上前主动握手,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不修边幅的对方,道:“您和我想象的倒是有些不太一样。”

老约翰似乎并不惊讶,他笑道:“经营船坞需要的可不是衣装革履。赵源,你能来船坞我很开心。”

很显然,老约翰对赵源等人的身份一清二楚,不过这也正常,能在异国他乡经营起这么大规模的船坞,绝非等闲人能做到。

紧接着,众人的马车一路驶入船坞,来到老约翰平日居住和会客的地方,那是一幢并不算高大的灰色房屋。

“请喝咖啡。”

茵妒女仆端来了醇香的咖啡,分别放在了亨得勒、赵源和赵富贵的桌前。

至于老约翰则捧着一杯咖啡,道:“赵,你来这里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赵源看了一眼亨得勒,缓缓开口道:“约翰,龙国有一句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我们能达成一定的合作,对于船坞而言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约翰摇了摇头,道:“我不需要合作,因为我的船坞只面向那些外商船只,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修理船只的地方而已。”

说完,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轻蔑。

“如果你是来敲诈的话,我相信大英帝国会给我足够的保护。贵国也绝不会为你们的蝇头小利而敢于和大英帝国开战。”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