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唐通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账册上记载了自崇祯十五年到崇祯年十七年元月,陈演任户部尚书时,户部雇佣商号为九边大军运粮草,器械的所有记录。”“总共有二十八家商号,其中陕西商号有三家,山西商号有十家,浙江商号有五家,山东商号三家,南直隶徽州商号四家,湖广商号三家。”“据账册记载,每次运送时,其中一些商号会向陈演进献数量不等的银子。多则十数万,少则数千,总数加起来已达数百万之巨。”“陈演收到银子后并不会独吞,而是将银子分成几份,送给朝中大臣。这些大臣多在吏部,兵部,工部和户部任职。”“臣顺着这条线索,昨夜已将相关商号的人全部缉拿押在诏狱。并在这些商号里找到了被抢财物,经过连夜审讯,真凶已经招供。”“真凶是谁?”李邦华忙问道。“凶手有百余人,分属八家不同的商号。他们...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账册上记载了自崇祯十五年到崇祯年十七年元月,陈演任户部尚书时,户部雇佣商号为九边大军运粮草,器械的所有记录。”
“总共有二十八家商号,其中陕西商号有三家,山西商号有十家,浙江商号有五家,山东商号三家,南直隶徽州商号四家,湖广商号三家。”
“据账册记载,每次运送时,其中一些商号会向陈演进献数量不等的银子。多则十数万,少则数千,总数加起来已达数百万之巨。”
“陈演收到银子后并不会独吞,而是将银子分成几份,送给朝中大臣。这些大臣多在吏部,兵部,工部和户部任职。”
“臣顺着这条线索,昨夜已将相关商号的人全部缉拿押在诏狱。并在这些商号里找到了被抢财物,经过连夜审讯,真凶已经招供。”
“真凶是谁?”李邦华忙问道。
“凶手有百余人,分属八家不同的商号。他们知道伪装成抢钱杀人的凶手,实际上是寻找这本账册和这些书信。”
八家商号?
晋党领袖党崇雅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等众人缓过神,李若琏高举手中的书信说道:“这些是陈演与朝中大臣往来的信件,还有陈演私通流贼和建奴的铁证。”
“这些商号就是陈演私通流贼的帮凶,他们想杀人灭证。”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他们对陈演贪污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前内阁首辅竟然私通流贼和建奴!
贪墨是一回事,私通流贼和建奴是另外一回事。
前者砍头抄家是上限,后者砍头抄家是下限!
“其中一封信是李闯贼手下大将刘宗敏,亲笔写给当朝户部左侍郎沈维炳的,不知为何落到了陈演手中!”李若琏举起一封信,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脸色难看至极,虽然他知道沈维炳速来贪墨,但给朝廷办事却从来不马虎。
只要户部有钱,前线的军饷和粮饷就不会延误。
这也是他继续重用沈维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万没想到,他竟然私通流贼!
李邦华颤抖着双手打开信纸,里面的内容跃然纸上。
看过之后李邦华咽了口唾沫,“海柯...李指挥使说的可是真事?”
沈维炳虽然非常震惊,但还是第一时间进行了否认:“陛下,李阁老,臣冤枉!”
“臣乃大明子民,食君禄解君忧。现在流贼将至,正是用人之际,账册上的内容全是胡编乱造,是流贼的反间计,万万不可相信。”
“求陛下查明真相,还臣清白!”
崇祯面无表情:“诸位怎么看?”
见东林党的沈维炳出事,七八个东林党人纷纷下跪说情。东林党之中属沈维炳官职最高,如果他出了事,东林党将无力与其他党派进行抗衡。
除了这十几个东林党人,其他朝臣站在原地默不作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他们巴不得东林党人出事,现在不火上浇油已经算是做善事了。
“臣以为此乃反间计也,目的是让我们君臣离心,陛下千万不要上当!”
众人回头,看到说话的人是户部督饷左侍郎党崇雅后纷纷一愣。
党崇雅是晋党,他怎么会帮着东林党说话?
片刻后,众人了然。
账册上有党崇雅的名字,此时帮沈维炳就是帮他自己。
党崇雅是晋党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十几个大臣纷纷下跪,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党崇雅必须谨慎应对。
崇祯差点被李若琏气笑了,他站起身走到李若琏身边,拍着他的肩膀:“你入戏是不是太深了?现在这里没有外人,没必要装傻。”
李若琏抬起头,目光虽然不敢直视皇帝,但表情却非常严肃:“陛下,臣没有装傻。臣当时正要偷袭陛下的銮驾,猛然发现定国公府院墙上趴着一个人,那人正用弩箭瞄向陛下。”
“臣来不及阻拦,只能将那人射杀,万幸陛下没受伤,否则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崇祯站在原地,浑身发凉。
一阵阵后怕从心底出发,在身体里来回乱撞,撞的他四肢僵硬。
原来那一箭不是李若琏射的,而是另有其人。
会是谁呢?
崇祯第一反应时定国公,随后立刻将这个猜测推翻。
太明显了,有常识的人不会相信这种观点。
但也不能排除他的嫌疑!
崇祯转回身坐到暖榻上,伸手示意李若琏起身,并让他坐到了旁边的凳子。
被赐座后李若琏内心无比激动。
赐座代表什么?
纵观满朝文武整个朝廷,有多少人被皇帝赐过座?
寥寥无几。
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信任。
不等李若琏坐稳,崇祯开口问道:“你认为谁是幕后凶手?”
李若琏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想了想说道:“臣不知道,但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找到幕后凶手,找到后先不抓,等陛下忙完别的事后再抓不迟!”
崇祯眯着眼,“你再教朕做事?”
李若琏一惊,后背开始冒冷汗。刚才他太得意了,导致得意到忘形。陛下自然有计划,就算没有也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
“臣不该胡言乱语,臣该死!”
“罢了,你是朕信得过的人,朕这次不会处罚你。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懂吗?”
“臣明白。”李若琏咽了口唾沫,惊出一身冷汗。
看了眼窗外,日头已经偏西,崇祯站起身眯着眼问道:“李若琏,你这一生图什么?”
李若琏愣了下,低头说道:“陛下,臣听不懂。”
“呵,”崇祯微微一笑,朝臣之中他有李邦华,内臣还没找到合适的人。
吴梦明不行,他没有忠心。
王之心更不行,他太贪了,触碰了崇祯的底线。
思来想去只有李若琏最为合适,只要经过考验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了。
“权?财?名?还是女人?”
“臣...”李若琏不是傻子,朝会前李邦华来的最晚,肯定是和皇上达成了某种共识。
随后李邦华升官加薪,威风凛凛。
此时此刻,皇上在做同样的事。
他不知道李邦华是怎么回答的,但是多年为官的经验告诉他,说错一个字,将会万劫不复。
“臣...都有所图!”李若琏硬着头皮说道。
都喜欢?
崇祯愣了。
好家伙,李若琏这厮一点都不客气。
见崇祯发愣,李若琏跪在地上继续说道:“臣说的都是实话,请陛下治罪。”
崇祯苦笑着拍了拍李若琏的肩膀:“大明朝像你这般诚实的人,不多了。”
“臣惶恐。”
“过几天朕让你接管锦衣卫,如何?”
果然!
李若琏健壮的身躯晃了晃。
陛下果然会重用他,之前朝堂上的失落瞬间烟消云散。
其实崇祯让他刺杀的时候,李若琏已经有预感了。
没想到这份信任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李若琏顿时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沉重了许多,他跪在地上:“臣领旨谢恩!”
“在京师锦衣卫中,你有多少死士?”
“回陛下,有百余人。”
“够了!”崇祯嘴角勾起一丝兴奋的笑容。
于是自金朝起便在此设立关津,
说是一座关隘,不如说是一座城池。
城墙由土坯垒成,东、西、南、北各有城门,城门嵌满铁钉,故称之为铁门关。
入夜之后,受夜禁(同宵禁)影响,整座城池陷入了安静。
城中的一个房间内摆着一张方桌,桌子旁边坐着两个人。
为首的正是大明太子朱慈烺,左都督刘文耀坐在下首位置。
吱--
一个太监走进房间,打破了安静:“太子殿下,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求见。”
“让他进来吧。”朱慈烺用略带稚嫩的嗓音说道。
片刻后,一个身穿戎装的魁梧汉子走了进来。
只见他头戴明盔,身穿大明制式棉甲,黝黑的国字脸上五官棱角分明。
“臣黄蜚叩见太子殿下!属下参见左都督!”黄蜚单膝下跪施礼。
“黄总兵免礼平身,大伴给黄总兵赐座。”
第一次面见太子竟然就被赐座,黄蜚有些受宠若惊。
他刚要推脱,被朱慈烺伸手制止:“黄总兵勿要推脱。”
“臣,遵命。”
落座后,朱慈烺示意其他人离开,房间内再次恢复安静。
刘文耀盯着黄蜚的脸看了一会,面无表情的说道:“黄总兵麾下有多少人?战船又有多少?”
黄蜚恭敬的回答:“水师共有兵士两万一千二百八十六人,现有双甲板福船两艘,大福船近百艘,哨船,冬船,鸟船和快船各有百余艘不等。”
刘文耀看向朱慈烺,朱慈烺点点头,给他一个肯定的信号。
得到信号后,刘文耀站起身,从袖口里拿出一个卷轴托在上手,“黄总兵,我这里有一份中旨,你接不接?”
中旨?
黄蜚听到这两个字后微微一怔。
按照朝廷律例,圣旨必须接,中旨可以接也可以选择不接。
皇上这是怎么了?先是给他下旨来铁门关迎接太子,随后又给他一份中旨。
有事不能在圣旨上说吗?
还是说...朝堂已经失控了?
想到这黄蜚不再犹豫,他站起身单膝下跪:“臣黄蜚领旨。”
刘文耀松了口气,紧绷了一路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下来。如果黄蜚不配合,仅凭他们这些人是无法杀死刘泽清的。
他缓缓打开卷轴,一句一顿的念道:
“今流贼犯境,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朕已调天下之师进京勤王,唯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此罪一也!”
“内阁令他赴保定剿贼,抗命不遵,此罪二也!”
“刘泽清纵兵在临清城内劫掠,百姓见之如见流贼,败坏官军名声,此罪三也!”
“如此欺君之人,不忠不义之人,抗命不遵之人,罪恶滔天!”
“现锦衣卫查明,刘泽清欲借护送之名,挟持太子控制南京。”
“为保太子安危,佑大明未来,朕命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设计斩杀刘泽清,护送太子去往南京。”
“钦此。”
“臣黄蜚,领旨。”
接过中旨后,黄蜚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确保无误后将中旨收了起来。
“不知太子殿下需要臣做什么?”
朱慈烺不说话,实际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从出京以来他都是懵的,脱离父皇的羽翼后,他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弱小可怜。
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想哭,想到他是太子不能当着人哭。想笑,父皇抱着必死的决心守卫京师,无论如何他也笑不出来。
各种情绪在他心中慢慢积累,施压。
如果没有太子光环的加持,他早已经崩溃了!
见太子一脸懵逼,黄蜚看向刘文耀。
他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暗卫,就算顺利加入流贼,没有功劳想往上爬是绝无可能的。
如果不能快速升官,这内应根本应不起来。
到时候不但无法完成任务,甚至是三个人去,三个人回,没有意义。
崇祯微微一笑:“放心,朕已经替你们准备了投名状,你们只需给自己编排一个虚假的身份。”
“其他的,不用考虑。”
说着,他让王承恩将崇祯十七年第一期报纸递给王宝林,并说道:“这是朝廷内部最新的消息,你带上。”
“还有两个消息,你们记在心中。”
“一,朝廷已经决定坚壁清野,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到京师城中。二,朝廷会排出一支轻骑,沿途对刘芳亮部进行袭扰,不求伤敌,只求延缓对方的速度。”
“陛下...将这些消息告诉他们,是不是...”王承恩一脸慌张的小声提醒。
后面的话他没敢说出口,上次崇祯对他说过的“你在教朕做事”几字依然历历在目。
坚壁清野不是秘密,袭扰敌军绝对是机密信息。
一旦提前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轻则让那些骑兵受损,重则会全军覆没。
那些可都是陛下亲军勇卫营,京师的精锐!
崇祯假装没有听到,继续对王宝林说:“这些消息虽然不能让你们升官加爵,但当个小队长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去了之后只需要做一件事,有机会的将刘芳亮的粮草烧毁。”
“如果没有机会,不要冒着暴露的风险强行放火,一直待下去就好。”
王宝林眨了眨眼睛:“小的遵旨。”
“你们走后朕会让李若琏照顾你们的家人。”崇祯看向李若琏:“你给他们的家人每家发一百两银子,一应缺失朕都管了。”
“遵旨。”
“谢万岁!”三个人激动的跪在地上领旨谢恩。
“好了,你们三个去吧。”
在小太监的带领下,三个锦衣卫暗卫离开皇城。
崇祯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
“皇爷...”王承恩不敢多问,只能似是而非似的说了半句话。
“不知陛下为何叹气?”李若琏见状问道。
“李若琏,朕这些天来杀污吏,杀勋贵,杀商人,送太子南迁,整顿吏治,造火器,出邸报,免田赋,募兵备战。”
“你觉得朕,还能做什么?”
“陛下,臣以为这些够了。”
“不够!”崇祯摇头。
京师守军和百姓没见过流贼,虽然报纸上写出了流贼的恶行,但那些所作所为终究是写在纸上的,人们看不见也体会不到。
他们只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相信罢了。
仅此而已。
“要让城中军民见识到流贼真正的面目,该怎么做?”崇祯问。
李若琏闭着嘴,一句话不说。
这种话要是说出去,灭九门的罪!
“急症下猛药!”李若琏认真思考后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的意思是...?”
“杀人!”
换做以前,李若琏绝对不敢主动说出这种话。
现在不一样。
崇祯给他的感觉像是变了个人,以前的皇上优柔寡断,现在的皇帝杀伐果断,毫不留情。
这是武官们最崇拜的皇帝!
崇祯点头,李若琏的想法正合他意。
杀人是必须要杀的,只不过这次他不想杀贪官,更不可能杀平民。
既然读书人以法乱国,那么就拿读书人开刀!
读书人以谁为遵?读书人为什么越来越没有骨气?
他们万世师表孔圣人,老师的后代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
呵呵!崇祯心中冷笑不止。
崇祯不说话,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臣以为给京师百姓发钱治鼠一事有待商榷。九边大军尚且缺饷,陛下给百姓发钱的消息传出去,臣怕边军军心不稳。”
“边军的亏空,今天差不多能补上。昨日从成国公府上抄没家产超过了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李邦华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他清楚自崇祯十五年以后,当官的没有不贪污,但没想到仅仅一个成国公府,竟然能搜出五百万两银子。
为什么说没有不贪的?
他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军队吃空饷的问题不是没法管,而是不能管。缺饷的明军到处举白旗,武将们为了笼络军队,只能想方设法搞钱。
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吃空饷。
一旦朝廷欠饷,之前吃空饷的钱就可以拿出来补贴,解一时之急。
朱纯臣当过几年京营总督,虽然猜到他会贪墨,但没料到数额竟然如此之大。
见李邦华愣神,崇祯吩咐道:“李阁老,朕怕你募兵不顺,特在西四牌楼附近搭了个戏台,你们兵部看戏的同时正好可以募兵。”
“至于练兵...你是行家,看着办就行。”
“是...臣这就去办。”李邦华眨了眨因为休息不好而通红的双眼,迈步离开。
王承恩在殿门外看着崇祯从容不迫的样子,有些欣慰。皇爷的驭人之道,比之前强了不知多少倍。
隐约间,他觉得皇爷变了。
不,是成长了。
他虽然没受过多么正统的教育,在看人这方面却准的很。
大明的天,越来越亮了!
“皇爷,东厂提督王之心求见。”崇祯刚要休息一会,王承恩的声音从殿门附近传来。
“让他进来吧。”
王之心步履匆匆的迈步上殿,叩首施礼。
礼毕后,王之心小心的问:“陛下,定国公府已被臣围了一夜,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崇祯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之大吓得王之心直接跪地。
“吩咐?你们东厂没有朕的吩咐就破不了案是吗?”
“朕登基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养了这么多人,你告诉朕有何吩咐?”
“嗯?”
王之心额头冷汗直冒,跪在地上不停地用衣袖擦汗,“陛下,臣...这就去办。”
离开乾清宫后,王之心站在原地想了一会。
他来这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找骂,而是想探一探崇祯的口风。
如果提到定国公时皇上面有不悦,那么定国公就可以是凶手!
证据随时都能制造。
结果皇上表现的滴水不漏!
这就难办了。
定国公是凶手吗?哪个凶手会傻到藏在自己家行刺皇帝?
可是。
如果他不是凶手,幕后真凶会是谁?
行刺之人已经死了,线索断了。
别说三天破案,就是三十天也没戏。
王之心顿感头大。
想了一会王之心猛地一拍大腿,急匆匆离开。
......
皇城北安门外,北镇抚司衙门。
李若琏刚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正在处理皇上交给他的任务。
崇祯让他办三件事。
灭门之事已经办完了,模仿勋贵,朝臣笔迹的信件也已完成。
最后一件比较难办,但也查的差不多了。
明朝商业发达,究其根本是朝廷的功劳。
明朝九边大军每年消耗的粮食,武器,护具,火器数量非常惊人,前期主要靠武官押运。但弊端是满载去,空载回,成本居高不下。
后来为了缓解成本压力,便委托商队运送。运送时配备武官,士卒押运,确保万无一失。
李邦华给的意见很明确:治成国公的罪,砍张缙彦的头,灭王正治的族!
崇祯将票拟全部退回,示意内阁改票!
他要砍朱纯臣的头,灭了王正治和张缙彦三族。
与朱纯臣和王正治比起来,张缙彦罪大恶极!
历史上崇祯之死张缙彦至少有五成责任!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逼近京师。
张缙彦这个兵部尚书不但拒绝采纳急招士卒固守、号召天下勤王入援的建议,而且隐匿军情不报。
李自成攻陷京师后,张缙彦和魏藻德率百官表贺迎接。
八旗兵入关后,张缙彦逃归故里。听到福王据守江宁,骗福王说他自聚义军,受封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多铎率八旗兵攻陷河南、江南,张缙彦再次逃跑。
最后投降满清。
不灭他的族不能泄愤!
至于王正治...他在贰臣传中名列甲等,帮着满清干了不少坏事!
内阁的票拟很快再次呈了上来,李邦华没有按照崇祯的意思办,朱纯臣罪不至死只能收押治罪。
王正治犯欺君、贪墨军饷之罪,灭族。
张缙彦谎报军情,贪墨军饷,欺君犯上,也是灭族。
崇祯虽然对李邦华的票拟有些不满,但内心表示理解。
毕竟身份不同,承受的压力也不同。
在他们眼中,朱纯臣只是贪财,并非大奸之人,罪不至死。
但内阁忘了,这个一等公的爵位不止代表着权利,还代表着义务!
他们享受着皇家赏赐,在皇家有难时却不施以援手,岂不该死?
于是再次让内阁改票。
处理完政务已是辰时末,崇祯吩咐道:“王承恩,让皇后带一百个机灵的宫女,一百个太监来这里一趟。顺便让锦衣卫和勇卫营准备车马,朕和皇后随时可能出宫。”
“遵旨。”
......
坤宁宫里周皇后正在织布。
自崇祯登基以来,后宫在周皇后的授意下开始缩减开支。
衣食住行,能省钱的地方尽量省。省不了的,把钱掰开了,捏碎了花。
周皇后贵为一朝皇后,在后宫时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会做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
一个能烧饭洗衣,纺织纱布的皇后,在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
她一边织布一边思考邸报的内容。
想起一句便用笔在纸上写一句。
不多时纸上便写满了字。
在得知崇祯的旨意后,周皇后立刻梳妆打扮,并按照吩咐找了宫女和太监。
来到乾清宫,周皇后上前施礼。
“臣妾参见陛下!”
“免礼,皇后最近辛苦了。”崇祯看着眼前这位娇柔的美人,阴霾的心情顿时一扫而光。
历朝历代的皇后中,论贤德,能超过周皇后的人很少,论持家,她绝对能排进前三,甚至不比马皇后差。
周皇后略显娇羞,一身白衣飘飘然然。
随行的太监宫女纷纷下跪,片刻间乾清宫内跪满了人。
崇祯随口问道:“梓童,邸报撰写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臣妾还未写完。”
“这样吧,六个区域你只写民生,故事和金融三个区域即可,剩下的让王承恩写。他对朝廷的事了如指掌,写起来回更快些。”崇祯有点着急了。
这不能怪他,报纸早一天出版,就早一天占领舆论高地。
募兵也会更顺利。
“陛下恕罪,臣妾耽误陛下的大事了。”
“梓童勿要自责,朕怕累着你。”
说罢崇祯伸手抓住周皇后的纤纤细手,略微用力将她拽到身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