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哈李路亚”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孙无忌独自坐在书房中,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思绪如麻。陛下走得太突然了,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他原本的计划全部打乱。很多事情他还没来得及准备,如今当务之急,就是储君之位的问题。太子李承乾尚在咸阳,按照常理,帝王之位对他来说可谓是板上钉钉。可一想到李承乾,长孙无忌眼里就有寒光闪过。不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都不是他心中认为的好皇帝人选。李承乾做了这么久的太子,既是长子,又是嫡子,人心本就在他这一边。但他整日沉迷于那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对朝政似乎毫无兴趣,这样的人真的能担当起大唐的江山吗?李泰聪明好学,借修书为名,团结了大量勋贵子弟,身后又有世家的影子。若他登上皇位,恐怕朝堂会陷入世家的掌控之中,这绝不是长孙无忌想看到的。李...
《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长孙无忌独自坐在书房中,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思绪如麻。
陛下走得太突然了,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他原本的计划全部打乱。很多事情他还没来得及准备,如今当务之急,就是储君之位的问题。
太子李承乾尚在咸阳,按照常理,帝王之位对他来说可谓是板上钉钉。
可一想到李承乾,长孙无忌眼里就有寒光闪过。
不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都不是他心中认为的好皇帝人选。
李承乾做了这么久的太子,既是长子,又是嫡子,人心本就在他这一边。
但他整日沉迷于那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对朝政似乎毫无兴趣,这样的人真的能担当起大唐的江山吗?
李泰聪明好学,借修书为名,团结了大量勋贵子弟,身后又有世家的影子。
若他登上皇位,恐怕朝堂会陷入世家的掌控之中,这绝不是长孙无忌想看到的。
李承乾和李泰不管谁继位,都不会受自己的控制。
长孙无忌深知权力的滋味,他想要接着维持自己的权力,必须要找一个容易控制的皇帝。
晋王李治就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人选,可如今太子尚在,皇帝之位几乎是李承乾的囊中之物,自己要怎么样才能让李治坐上那个位置呢?
长孙无忌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快速地寻找着解决方法。
如今局势看似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可实际上危机四伏。
有没有可能拿出一份废太子的圣旨,再拿出一份遗诏,让李治登基上位?可他也知道,这绝非易事。
要做成这样的事情,自己一人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陛下的那些老臣可都还没死完,李勣、李靖、程知节、房玄龄这些老东西可都还在呢,他们对大唐忠心耿耿,绝对不会看着自己干矫诏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必须要找到有份量的人来支持自己的计划,可这个人又在哪里呢?
“相爷,魏王李泰在相府门口求见!”突然,家仆的通报声打断了长孙无忌的思绪。
听到这个消息,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魏王……来的正好!
这不正是自己现在需要的得力助手吗?虽然李泰有自己的野心,但只要利用得当,说不定能为自己所用。
“快去请魏王殿下进来!”长孙无忌大声说道,他整了整衣冠,准备迎接李泰的到来。
“舅舅!”李泰一进门,就满脸笑容,热情地快步上前,亲切地拉着长孙无忌的手。
“殿下,下官不敢。”长孙无忌谨慎地抽回自己的手,他可不想和李泰表现得过于亲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没想到,他刚抽回手,又被李泰一把拉住。
“舅舅,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您是我母后的哥哥,是我嫡亲的亲娘舅啊!
“外甥若是有事,不找舅舅帮忙,”还能找谁帮忙呢?”
李泰紧紧地拉着长孙无忌的手,脸上堆满了笑容,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听到李泰的这番话,长孙无忌也是抬起头来,直勾勾地看着李泰。
他的眼神如同锐利的鹰眼,仿佛要将李泰的心思看穿。
李泰对上了长孙无忌的眼神,只觉得自己整个人好像都要被这个舅舅给看透了,心中一阵慌乱,只能不停地讪笑着缓解尴尬。
“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冒犯了。
秦如召骑在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上,人马俱是重甲。
那黑色的战马浑身肌肉贲张,马蹄上包裹着厚厚的铁片,每一次踏地都发出沉闷的响声。
马身上的重甲由精铁打造,鳞片紧密相连,护住了战马的要害。
玄色战甲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线条流畅,宛如艺术品。
他头戴一顶插着黑缨的头盔,黑缨在风中舞动,如同跳跃的黑色火焰。
他单人单骑提着手中的三尖两刃刀来长安城下,那三尖两刃刀足有一人多高,刀刃锋利无比,仿佛能斩断一切。
刀身闪烁着寒光,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胆寒的光芒,刀杆上缠绕着黑色的布条,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城楼上的守军都给我听着,我们是太子殿下的军队,陛下驾崩,太子殿下乃是大唐的正统继承人!”
秦如召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长安城楼下回荡。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和自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城上诸位,难道你们要阻挡你们的皇帝陛下吗!大家都是大唐的将士,把城门打开吧!陛下绝不会为难你们!”
他的眼神如电,扫视着城楼上的守军,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
“我军给你们下达最后通牒,三通鼓!”
他举起手中的三尖两刃刀,指向天空。
“三通鼓罢!若是还有执迷不悟者,均按谋逆罪论处,诛九族!”
秦如召说完直接掉头走人,他的战马扬起一阵尘土,马蹄声渐渐远去。
“擂鼓!”
随着一声令下。
“怦怦怦。”
震动人心的军鼓声响起,每一下似乎都与长安城楼上士兵的心跳声相对应,那沉重的鼓声仿佛是死神的脚步,一步一步地逼近,让人喘不过气来。
整整五百面军鼓一同敲响,那声音如同滚滚雷鸣,从天边席卷而来。大地都在颤抖,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其声就连太极殿里被囚禁的诸臣都听见了,那沉闷的鼓声穿过宫殿的墙壁,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所有听见战鼓声的武将那都是统一抬起头来,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好奇。
眼前一亮,仿佛是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这鼓声听起来像是牛皮鼓啊?”
李勣开口道,他微微皱眉,侧耳倾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鼓声,试图从声音中分辨出鼓的材质。
“不错,乖乖,这得多少面牛皮鼓啊?这要杀多少牛?我老程都没杀过那么多牛吧?”
程咬金惊呼道,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讶,那夸张的表情让周围的人忍俊不禁。
一直在一旁没有开口的李靖这时候也开口了。
“这是牛皮大鼓,而且不下三百面,非气力过人者不可锤响。”
李靖的话直接让场上的武将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什么时候大唐这么有钱了?这么多力气过人者,不去前面冲杀,反而在后面敲鼓。难道前面冲锋的一个个比这些敲鼓的力气还要大?
“好了,等会大家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程咬金打了个哈哈,试图缓解这紧张又好奇的气氛。
褚遂良看了一眼门外的千牛卫。
“程将军,你想怎么出去啊?”
他眉头微皱,眼中透着担忧,看着那如狼似虎的千牛卫,不知道程咬金有什么办法。
程咬金莫名的笑了笑。
“俺老程山人自有妙计。”说完一个人就朝着殿外走去,他的步伐看似轻松,实则七拐八拐,不似人样,当然主要是不想让殿里的人知道自己要干嘛。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恐惧,脸色苍白如纸,平日里的嚣张气焰早已消失不见。
崔尚书被士兵押着,却依旧梗着脖子,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大声喊道:“陛下,你这是想要与天下世家为敌吗?你难道想步隋炀帝的后尘吗?”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中格外刺耳,带着威胁与挑衅。
“大胆!”
秦如召剑履上殿,只见他身形如电,当即拔出手中利剑。
那利剑寒光闪闪,在烛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令人胆寒的光芒。
他手持利剑,直勾勾地对着崔胜,眼神中杀意凛冽。
“你的狗嘴里胆敢再冒出一句对陛下不敬的话,秦某便敢让你血溅当场。”
他的话语如冰刀般锋利,让崔胜不禁打了个寒颤。
崔胜看着抵在自己脖子上的利剑,感受到那丝丝寒意,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发抖。
“朝廷上有九成世家官员?陛下如此做,就不怕朝堂瘫痪吗?”
一位年轻官员突然站了出来,他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乌纱帽,眼中满是愤怒,大声对着李承乾呵斥道。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中回荡,带着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鲁莽。
李承乾微微瞟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你是谁?”
“我乃礼部鸿胪,卢冠玉,出自范阳卢氏。”
卢冠玉昂着头,一脸骄傲地说道,仿佛他的家族背景就是他最大的依仗。
“范阳卢氏是吗?”
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一同拖下去斩了,年纪轻轻,非要跳出来送死?”
他的语气冰冷,没有丝毫的怜悯。
三大营的士兵立即如狼似虎地上去,将卢冠玉押解起来。
卢冠玉开始挣扎,口中大喊:“暴君,你这个暴君!”
他的喊声在朝堂中回响,却没有任何人回应他。
但那些世家官员们,此时却没有一个脸上露出惧色。
他们心中坚信,这个新陛下只是做做样子,目的不过是为了打压他们一番。
毕竟,在他们看来,世家有着数百年的根基和庞大的势力,岂是一个还未正式上位的皇帝所能轻易撼动的?
世家就如同参天大树,怎会是泥捏的?所以,他们的反抗才会如此激烈。
可直到他们被押解到午门,看到刚刚还在不断叫唤的崔胜人头在地上翻滚,鲜血溅在石板上,那触目惊心的场景,让他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这才明白,这位新皇并不是简单地打压世家,而是真的想要将世家连根拔起,彻底消灭。
每一个被押解到午门的世家官员,此时都开始感到害怕。
他们双腿发软,身体不停地颤抖,有的甚至大小便失禁。
他们哭爹喊娘地叫唤着,声音凄厉而绝望。
三大营的士兵可不管那么多,他们面无表情,手中的大刀高高举起,然后手起刀落。一时间,一颗颗人头在地上不停的翻滚,鲜血如喷泉般涌出,染红了午门的地面,那血腥的场景令人作呕。
直到这时,朝堂上的官员们才感觉到后背发凉,仿佛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恐,大气都不敢出。
李承乾坐在龙椅上,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下方的官员们,那笑容让人毛骨悚然。
“你们这些人,我都不是很信任,最好呆在这里别动,等朕一个一个把你们的都查清楚了。”
李泰坐在一旁,神色莫名,他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焦虑,有期待,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直到家仆走后,李泰这才开口。
“舅舅,时不我待啊,父皇的灵柩已经停放两天了,等到了第三天,就要盖棺准备下葬了。
整整两天没有早朝,文武百官都按捺不住了,陛下驾崩的消息现在估计已经传播出去了!”
李泰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还请舅舅早做打算啊!外甥这里已经将所有东西准备好了,只需要舅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废太子的圣旨拿出,那就大局已定了!”
说着,他从怀中拿出圣旨,那圣旨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金黄色的绸缎上绣着华丽的图案,他刚想要递给长孙无忌。
没想到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并没有接过圣旨,反而把刚刚收到的密报递给了李泰。
“殿下,看看吧,咸阳送来的密报。”长孙无忌的声音低沉而平静。
李泰只能从长孙无忌手中接过密报,他迫不及待地打开,刚看了两眼,脸上就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有些懵圈了。
“舅舅,这密报是真的?李承乾要死了?可信程度高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怀疑。
听到李泰这句话,长孙无忌不满地瞟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责备:“咸阳刺史温如初,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咸阳大大小小的官员,我都与他们有恩,岂会给我传递虚假情报?”
本来看到长孙无忌的眼神,李泰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心中有些懊悔。
可听到长孙无忌的答复,他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色,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看来李承乾真的要不行了!还请舅舅当机立断!”
李泰兴奋地说着,再次将圣旨递到了长孙无忌的面前,眼中满是急切。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圣旨,微微叹了口气,然后接过了李泰递来的圣旨。
“老臣接下了,于明日早朝宣读废太子遗旨,殿下回去好好准备吧。”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泰当即大喜过望,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舅舅,放心,等我登上大位,绝不会亏待舅舅!舅舅你就是我大唐的第一功臣!”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皇位的渴望和对长孙无忌的讨好。
长孙无忌笑了笑,那笑容中却有着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深意:“殿下还是快去好生准备,让那些世家子也都准备好吧,明日助老臣一臂之力!”
“好!”李泰兴奋地应道,“舅舅,我这就回去准备!”说完,他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李泰出府后,长孙无忌立马收起了脸上的笑容,那笑容就像面具一样瞬间消失。
他不屑地将假圣旨放在了一边,眼中闪过一丝轻蔑。
“王二,去会客厅,将各位世家家主都请过来吧。”
他对着门外喊道。
“是,大人!”家仆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
“太子殿下,长安那边有消息传来!”张显怀匆匆跑到前院。
“念!”
李承乾在前院里,不停地做着俯卧撑,他的双臂有力地撑起又落下,每一次动作都充满了力量。
汗水一滴一滴地沿着他的发丝流了下来,打湿了地面,他的眼神却坚定无比。
“今日巳时一刻,李泰在长孙府与长孙无忌密谈,谈判内容不知道,同时长孙无忌收到温如初发去的密信。”
侍卫大声念道。
“一刻钟后,李泰满脸喜色离去。”
“你还要去统计长安城内大小世家地主的田亩财产,不管其中是否存在争议,不管对错与否,所有财产一律查抄。”
“若发现有罪之人,无需经过繁琐的审讯,直接拖到午门斩首示众,以正国法。”
“若查无实据者,便在长安城中妥善为他们安排安置房,务必让他们有安身之所。”
“所查抄的所有财产,必须毫厘不差地送到户部,由户部仔细清点核对,登记入册后归库。”
陛下的每一个字都如军令般威严,不容置疑。
“末将领命!”
张显怀领命后,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如登天,但这是陛下的信任,他定当全力以赴。
“户部尚书何在?”
陛下的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
“户部尚书李炜参见陛下!”
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稳步走出,他约摸四十多岁,面容沉稳,目光坚定,每一步都带着一种稳重与威严。
“朕刚刚说的你可都听见了?”
李承乾注视着他,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期待。
“微臣领命!”
李炜语气坚定,声音洪亮,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不仅关系到朝廷的财政收入,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容不得半点马虎。
“秦如召!”
李承乾再次下令,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末将在!”
秦如召高声回应,声震屋瓦。
“从现在开始,长安城进入戒严状态,只准进,不准出。你带领三大营将士与龙武君,日夜不停地在城中巡逻,不得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人,务必保证长安城的安全,如同守护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不许一人出城。”
“末将领命。”
秦如召抱拳领命,他神情肃穆,深知长安城的安危此刻系于他一身,他定要不负陛下所托,守护好这座大唐的心脏。
“裴行俭!”
陛下看向一位大臣,目光中透着信任。
“臣在!”
裴行俭出列,身姿挺拔。
“你现在是工部尚书,朕命户部拨款,你要在长安建造青砖厂、水泥厂。招募那些没有生活来源的百姓以及不良人做工,给予他们的报酬要和咸阳城内工匠相当,不可亏待他们。今年年底,朕要看到大唐水泥路完工,那水泥路将如同巨龙般贯穿长安城,成为我大唐的一大创举。明年,朕要看到长安城墙坚不可摧,宛如铜墙铁壁一般,守护我大唐的子民!”
“微臣遵旨!”
裴行俭目光坚定,他心中虽知任务艰巨无比,但却充满了信心,这是为大唐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他定要让长安城焕然一新。
“责令农业部快速拟个章程,在今年合适的时间将研发的最新品种土豆、红薯、玉米分发给长安百姓。长安所有土地良田,无论土地肥沃还是贫瘠,三年内都要种植这三种作物。”
李承乾的目光中透着对农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田野里丰收的景象。
“是陛下!”
农业部官员领命,他深知这三种作物对于大唐的意义重大。
李承乾这一连串的命令下达,老臣们对前面的安排还能理解,毕竟官场沉浮多年,对于权力更迭、军事部署和工程建设等事宜也算熟悉。
可当听到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陌生之物时,他们皆面露疑惑,眼中满是茫然,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起来。
房玄龄作为朝中德高望重的重臣,心中的好奇再也按捺不住,他向前迈出一步,躬身行礼。
“田地上交后,长安官员的田地补偿比咸阳官员高一等,每亩田地补偿粮食十石。往后每年每亩田补偿一石粮食。所有长安城内宗室、官员,日后不得拥有自己的私人田,每人每年的俸禄翻一倍。”
听到李承乾的话,群臣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每亩田补偿十石粮食,往后每年还有一石粮食的补贴,
这意味着朝廷一次性补偿了整整十年的粮食啊!
而且今后每年的俸禄还直接翻了个倍,这等好事,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到。
大臣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刚刚的愤怒和不满瞬间烟消云散,就像乌云被阳光驱散。
他们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有的想:“如此一来,我家的收入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陛下圣明啊!”
有的则暗自庆幸:“还好陛下有此补偿,不然这次可就亏大了。”
大臣们的议论声再次响起,不过这次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原本官员们家中的职田每年都需要雇佣农户来耕种,一亩田一年能有一石收成就算是丰收年了,可实际上大多数年份产量都不足一石。
因为还要给雇农支付工钱,缴纳赋税,一年到头忙下来,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心血,真正到手的收益并没有多少。
但现在朝廷一次性补偿如此之多的粮食,每年的俸禄还翻倍,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房玄龄作为一品宰相,心中也在默默计算自己的俸禄变化。
他深知这对自己和整个家族意味着什么。一品官员分了一顷地,也就是整整一百亩。
每亩田补贴十石粮食,这里就是整整一千石粮食了。
以后每年还能补偿一百石。每年的禄米原本是五百石,翻个倍就是一千石。
月俸一万二千文,翻倍之后便是两万四千文……
想到这,房玄龄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等优厚的俸禄,真是前所未闻。
哪怕自己一生清正廉洁,不贪一分一毫,也足够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了。
若是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家族如此繁荣,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若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敢贪污腐败,那真是天理难容,自己都无颜面对陛下的仁德了。
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向李承乾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感激。
“朕给予的待遇丰厚,希望各位臣工能够不负朕之心意。”
“高薪养廉,若是日后还有贪污之事发生,休怪朕不留情面。”
“吾等谨遵陛下圣意!”
“今日早朝大致情况就这些,以后早朝不必日日都开,定为七天一次。”
李承乾宣布道,他的声音中透着一种疲惫,毕竟这些决策的做出也耗费了他不少心力。
他微微靠在龙椅上,揉了揉太阳穴。"
可现在他真的把人弄走了,在场的也都算是欠了他一个人情。
好话那自然是不会藏着掖着的。
“程将军真有人脉啊!”
“不愧是军中柱石!”
“擎天之将!”
……
一通马屁直接吹的程咬金浑身舒坦,他笑得更加灿烂了,那笑容几乎要咧到耳根。
只有李靖表情莫名的看了程咬金一眼,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疑虑,随后就看向房玄龄身后那个一直不动声色的生面孔。
房玄龄见李靖好像发现了什么,直接开口说道:“诸位,如今太子殿下的大军就在城外!我等一起去看看情况如何。”
“最好能够让太子殿下安然入长安,不要起刀兵冲突啊!”
他的眼神中透着担忧和期待。
“房相说的在理!”
“走走,我等一同前去!”
“长孙老贼怎么对得起陛下!”
一众文臣慷慨激昂的走了出去,他们的脚步声在宫殿里回响。尉迟敬德寸步不离的跟在李世民身后,他的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李靖走在最后面,看着前方若有所思,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这场变故背后的深意。
……
“二通鼓了!”
那鼓声越发急促,如同催命的音符,在空气中跳动。每一声鼓响都像是在撞击着人们的心脏,让城上城下的人都愈发紧张。
长孙无忌带着世家官员来到城头,他们的脸色凝重,脚步匆匆。
看着眼前黑压压一片的军队,那是没有一个淡定的!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长孙大人,这可怎么办啊!”
尚书崔干一脸着急的看向长孙无忌,他的声音都有些颤抖,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长孙无忌咬了咬牙,他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哪里来的这么多兵马!”他在心中怒吼道
长安附近有不少军队驻扎,要是平时,长孙无忌只要和李世民打个报告,早就已经调动这些军队了。
可今时不同往日!陛下驾崩了!兵符也不知道给谁了!
没有李世民的命令,想要调动军队,唯有依靠兵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