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59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嬴政赢子婴小说结局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嬴政赢子婴小说结局

汾清三杯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当初,让自己平定嫪毐,那有莫大的信任,让自己征伐赵国,这都是信任自己啊!可自己……想到这,王翦有些不好意思了,看着子婴,这一刹那,仿佛看到了大王小时候。是啊,也就子婴这般的处境,才能感同身受,大王在赵国时候的困难。想到这里,王翦正色道:“是外大父想多了,这一战,外大父必然专心对敌!”……明年开春伐楚,这成了秦国的头等大事。所有的齿轮都开始转动起来,起初,在未决定统帅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心存幻想。大王找不到人,那就得再等个几年,等到秦国休养生息完毕,再去伐楚,胜算更大。可现在,王翦都领了王命,也没人再劝。最累的,就要属李斯了,几十万大军的吃穿用度,都需要他去解决。好在,大王制定的计划是在春天,那样子,就不用为瑞士们提供冬衣了。这省了自己...

主角:嬴政赢子婴   更新:2024-11-14 13:5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嬴政赢子婴的其他类型小说《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嬴政赢子婴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汾清三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当初,让自己平定嫪毐,那有莫大的信任,让自己征伐赵国,这都是信任自己啊!可自己……想到这,王翦有些不好意思了,看着子婴,这一刹那,仿佛看到了大王小时候。是啊,也就子婴这般的处境,才能感同身受,大王在赵国时候的困难。想到这里,王翦正色道:“是外大父想多了,这一战,外大父必然专心对敌!”……明年开春伐楚,这成了秦国的头等大事。所有的齿轮都开始转动起来,起初,在未决定统帅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心存幻想。大王找不到人,那就得再等个几年,等到秦国休养生息完毕,再去伐楚,胜算更大。可现在,王翦都领了王命,也没人再劝。最累的,就要属李斯了,几十万大军的吃穿用度,都需要他去解决。好在,大王制定的计划是在春天,那样子,就不用为瑞士们提供冬衣了。这省了自己...

《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嬴政赢子婴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当初,让自己平定嫪毐,那有莫大的信任,让自己征伐赵国,这都是信任自己啊!

可自己……

想到这,王翦有些不好意思了,看着子婴,这一刹那,仿佛看到了大王小时候。

是啊,也就子婴这般的处境,才能感同身受,大王在赵国时候的困难。

想到这里,王翦正色道:“是外大父想多了,这一战,外大父必然专心对敌!”

……

明年开春伐楚,这成了秦国的头等大事。

所有的齿轮都开始转动起来,起初,在未决定统帅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心存幻想。

大王找不到人,那就得再等个几年,等到秦国休养生息完毕,再去伐楚,胜算更大。

可现在,王翦都领了王命,也没人再劝。

最累的,就要属李斯了,几十万大军的吃穿用度,都需要他去解决。

好在,大王制定的计划是在春天,那样子,就不用为瑞士们提供冬衣了。

这省了自己一大笔事。

可李斯哪里知道,这一战足足僵持了一年多,正是由于他的精打细算,不知道多少秦国锐士,向家里要钱,购置过冬的衣裳。

当然,这都是后话。

时间一晃,过去了一个月,再有两个月,就要到了大军开拔的时候。

李斯正在不紧不慢地汇报着这段时间来的成功。

“……所有军械粮草,均已运抵函谷关,静待开战!”

“好!”嬴政听完,忍不住赞叹,李斯果然有能力,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度齐备所有的物资,“那雍城的将士,准备的如何了?”

“回大王,五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王将军按照计划正在操练。”

“嗯……”嬴政满意地点点头,忽地想到了匈奴,轻皱眉头问:“蒙恬去了上郡,打了两场胜仗,很好,可别克扣了上郡的粮草用度。”

匈奴一直是嬴政的心头大患,好在,蒙恬去了上郡,按照他的法子,打了两场胜仗,可就如蒙恬自己所说。

在草原上,没有人可以追的上匈奴,他们一遇败仗就窜的没影。

李斯知晓上郡的重要性,连连点头,“大王放心,今年各地丰收,粮草用度足可保证大军使用,臣觉得,大王没必要节省自己的用度。”

嬴政为了支持前线将士,直接缩减了王宫内半数的吃穿用度,他自己以身作则,现在一日只吃两顿,多以糙米为主。

可在李斯看来,今年的秦国,乃是大丰收啊,粮草充沛,大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全国同心,寡人怎能例外?”

望着大王这般神情,李斯颇为感动,根据探报,那楚王负刍在寿春,日日笙歌,反观强大的秦国,嬴政带头节衣缩食。

这就是君王的差距,大秦不想昌盛也难!

“是,朝内众臣均响应战事,不少老臣也是捐粮捐布!”

嬴政听完摆了摆手,“不必学我,量力而行吧。”

说完,嬴政背靠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

这些个日子,他实在是太忙了,各地的奏文批阅,在赵国、燕国旧地又有不少的匪患。

虽说免除了这些个地方一年的赋税,可当地的士族还是想着反抗秦国,妄图复辟。

对于这些反叛,嬴政自然是让当地的驻军,直接镇压。

可这就苦了当地的百姓,占领区虽多,可给大秦的贡献却很少,必须得尽快恢复生产。

让百姓吃得饱饭,秦国才能长久。

舒展了下身体,嬴政忽然问道:“咦?子婴呢?我这孙儿,好像有很久没来了吧?”

李斯也是一愣,确实很久没有看到小公子了,起初子婴还天天来,可大王忙碌,也只能让他自己在书房玩耍。


至于国力发展的事,只能慢慢来。

王翦很高兴,自己的女儿带着孙子回来,仿佛像是过年了一般,忍不住又拿起酒碗喝了一口。

这时候,子婴想起了自己来的主要任务。

轻声问:“大外父,你不是生病了么?怎么一直在喝酒?”

听着子婴的问话,王翦一愣,跟着哈哈笑道:“喝酒才能治病呢。”

这就是唬小孩子的话,子婴点点头,对着餐桌另一边的蒙毅道:“蒙将军,记下来,外大父的病情好转,已经可以豪饮三碗了。”

这冷不丁的童言,让在场的众人愣住了。

连要记录的蒙毅也是没反应过来,片刻后,他尴尬地望向王翦将军。

只见他呆呆地望着子婴,想要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童言无忌,可子婴说这话,却和大人一样,仿佛是来兴师问罪的。

“外大父你怎么流汗了?蒙将军,快记下来,外大父喝酒引得病情复发。”子婴看王翦这样子,心里好笑,又接着道。

倒是一旁的王燕嗔怪道:“子婴,莫要胡闹,吓着你大父了。”

子婴摇摇头,小手揪了几下王翦的胡子。

看着自己外孙这般的模样,王翦这才反应过来,这孙子才三岁啊,不过是在吓自己。

想到这里,王翦哈哈大笑,掩饰自己的尴尬。

欺君之罪,当如何?

王翦不是赵高,不太深知这刑罚,可若要真追究起来,定然会罚他一罚。

可自己装病回雍城,满朝上下,谁人不知?

连大王自己都知晓,今日却是被子婴点破,让王翦一番尴尬。

见爷孙两人又开怀大笑,蒙毅这才放下心来。

这小公子,让自己记录这些,好似是告状,可自己不敢呈上去啊。

你俩还是爷孙,这坏人都让我来当了。

这件事过了后,整个宴会继续进行。

自从封了爵位后,子婴就不再喝奶,和奶娘服侍惯了,一直在身旁跟着。

直吃到日头降下,子婴跟着自己娘亲回了里屋睡觉。

三岁的孩子,自然要早睡,这一晚,连扶苏都被赶了出去。

望着尴尬的父亲,子婴内心打定主意,以后自己长大,坚决不娶武将的女儿,过于霸道。

……

次日一早,洗漱完毕后,子婴便兴冲冲地去找王翦。

他还记得自己的目的,想着法让自己这个外大父回咸阳。

昨日,不过是试探而已,子婴知道,想要说服王翦,自己还得出一番力气。

好在,在自己后院,王燕也没管子婴,让他自己寻去,只是让奶娘随着。

可找了一圈,也没找到王翦,打听了一番才得知,王翦将军,昨夜一直在书房未出来。

“总是这样,老将军呐,睡在书房习惯了。”其中的一位仆人,忍不住吐槽。

子婴点点头,带着奶娘,便又朝着书房赶来。

一旁的守卫,看到是子婴,也都没人拦着,很顺利地便到了书房前。

房门虚掩着,子婴小心翼翼地推开了房门。

这书房可不是自己能进去的,奶娘只得在外面候着。

子婴小心推门而入,进去一看,这满屋的书简竟然比嬴政的书房还多。

墙上一幅硕大的六国舆图挂着,虽说地形没有细细描绘,可也有了大致的轮廓。

子婴记得,大父的书房也有一版,可比外大父这个要详细的多。

作为秦国的大将,王翦自然有资格获取到这样的舆图。

此时的王翦,正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细微的鼾声传来。

子婴没有叫醒王翦,则是小心翼翼打量起了书房的摆设,除了堆积如山的书简外,王翦趴着的桌子上仿佛有什么东西。


虽然运粮来的机会渺茫,可毕竟来了王令,也许会有转机。

众将士颇为期待,不知道这竹简内,到底写了些什么命令。

从信使手中接过竹简,王贲吩咐道:“快,扶下去,安排些吃的。”

能从函谷关到这大梁城,这一路不知遇到多少危险。

安妥了信使,王贲这才打开了书简。

一旁的将士们,盯着将军的脸,期盼着会有转机发生。

可拿着竹简的王翦,脸上没有悲喜,却露出了惊疑的神情,只一会功夫就合上了竹简。

王贲心中重重吐出一口气,道:“大王有令,若真守不住这大梁城,可撤回大秦。”

将士们并不意外,可这条命令,将军的怎是这般表情?

“将军,那粮草是否可以运到?”副将赶忙问,谁也不想丢了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梁城。

王贲摇摇头,把竹简递了过去,道:“自己看吧。”

副将连忙接过,摊开竹简看了起来,一旁的其他几人也跟着凑近瞧着。

可才一眼功夫,其中就有一人惊呼道:“什么?大王竟让我们去袭击运粮队?这上哪去伏击?”

那人站在外围,只瞟到了其中一句,顿时嚷了起来。

“嚷什么?没看到上面写着,是伏击陈郢运往函谷关的运粮队。”副将呵斥了一句,“昨个不是斥候来报,有一队人马去了陈郢,兴许是去调集粮草。”

“哪里是个一队?斥候不是说了,人数太多看不清,这几日早晨雾气大,看的不真切。搞不好有好几万呢!”

“我们不是怕死,可这不代表我们直接去送死,我情愿与这大梁城共存亡!”

“对,我们愿意与这大梁城共存亡!”

人群渐渐嘈杂起来,副将也没了继续看的心思。

“吵什么?”王贲瞪着众人,这群人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将领,他知道众人不怕死,可眼下,除了大王这个计谋,也就只有逃回秦国的选择。

虽说他严密封锁了消息,项燕并不知道大梁城粮草不足,可若是项燕打不下函谷关,再回头打自己这大梁城,到时候该怎么办?

王贲不觉得自己可以守得住,这大梁城内的百姓哪里禁得起两场长期的围困战?

到时候,还不是只能按大王说的办,退回大秦。

可这和丧家之犬何异?

想到这里,王贲的脾气上来了,顿时喝骂道:“死都不怕,还怕楚军?我们怎个不能去截个粮道?这信里不是说了很清楚,打不过咱再退回秦国也无妨,大王都这般说了,你们还有什么可嚷的?”

众人低头不语,在王贲发火的时候,可没人敢触霉头。

“再说了!”王贲提高了音量,“你们是想去拼一把,还是等着项燕发个善心,不会来打咱?”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这些秦国的将领,对于函谷关的牢固是有信心的,就算项燕出马带了四十万大军,也攻不下来。

也就是项燕作为楚国人,不知函谷关布防的情况,想要去试上一试。

到时候,函谷关打不下来,不就只有大梁城可以打了?

谁叫大梁城背靠黄河,围起来容易呢?

众人叹息,王贲见没人反驳,于是降低了音量,“再说了,你们也不看看,到底是谁下的令,大王的计谋能害了咱?”

可就在这时,一旁看完书简的副将开口惊呼道:“不是啊将军,这……这计谋署名的,是……是……”

见副将支支吾吾,半天憋不出一个字,王贲喝道:“是什么是?莫不是那李斯出的计谋?”

此刻的副将都有点怀疑这王令的真假,竹简上的名字,他到了嘴边却怎么也念不出来,这太过天方夜谭了啊!

见不是李斯,王贲继续试探性地问:“赵高?”

那副将只是摇头,嘴上却还是说不出口。

想到这里,王贲眼睛一亮,既然不是大王身边的文官,那肯定是武将。

蒙恬、李信肯定不是,吃了败仗,估摸还在自家反思呢。

脑海中一个一个名字浮现,王贲却也有些激动,瞪大了眼睛,扬起了嘴角道:“是……”

见王贲这般模样,副将以为他猜到了人,卡在嘴边的人名也终于说出了口:“是……子婴!”

“子婴?子婴!!!”人群先是疑惑,紧跟着是震惊。

子婴是谁?

在场的众人,可都是王贲的老部下,这名字太熟悉了,以前将军不打仗时,就念叨着自己这个外甥。

不能开口说话,这也愁坏了这个大舅,许多将领也是搜了不少的土法子给王贲。

可子婴身为大王的长孙,哪能用这些个土法子。

当听到自己外甥名字时,王贲也是愣住了,在众人惊呼两声后,王贲还未反应过来,又问了一句:

“谁?”

副将指着竹简道:“将军,这计谋是子婴献的!那探马肯定是细作,得派人抓起来啊!”

众人于副将想的一致,大王怎会传个三岁孩童的计谋,来让他们出城迎敌,这一定是细作。

王贲这时候才看清竹简最后的名字,子婴!

自己外甥的名字,他当然认得,可与这些激动的将领不一样,他伸手打断了吵闹道:“探马肯定没问题,有腰牌。这王令……兴许……也没问题。”

虽然觉得匪夷所思,可这条计谋,还真有一定几率可以成功,并非空穴来风。

“没问题?”副将颇为激动,虽然子婴是你外甥,可他才三岁啊。

三岁的孩子能有啥好主意?

副将还想说些什么,却看到王贲凌厉的眼神,顿时低头不语。

嘈杂的声音也渐渐安静,半晌后,王贲道:“都别争辩了,王令清清楚楚地写着,那就一定是有子婴参与。既然大王这般安排,我等照做就好。”

“将军,该不会真的按这上面的行事吧?”

见还有人质问,王贲怒目道:“怎的?你有啥好方法?”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摇头。

“这几日各个方位的斥候出去这么多,收到了这么多的讯息,陈郢那边却是有异动,还真不好说是不是调运粮草。”

“试一试总没错,那项燕料定我等不敢出击,我们就来一次奇袭!”王贲说着,捏紧了竹简。

副将见状也不反驳,连声道:“将军,陈郢若运粮至函谷关,要经过一处峡谷,若快马轻骑,三日便可到。”

对于下属的表现,王贲很是满意,点头道:“那还等什么?让所有骑兵集合,咱也去截个道!”

“诺!”

……


“这是你发明的?”他惊讶地问。

“这是在雍城,根据将士们骑马不满意的地方想到的方法。”子婴早就想好了解释的词语。

毕竟,这马鞍、马镫以及马蹄铁都不是太精细的发明,只是需要一些闪光点即可。

一个三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做到。

李斯听了,心中忍不住震动,这小公子给人带来太多的惊喜。

他作为后勤人员,虽然上不了战场,也知道这套马具的作用,必然可以让大秦的骑兵战斗力猛增。

刚刚的匈奴侵袭,如果有这等马具,大秦的骑兵,是不是就可以追上匈奴的人了?

当然,他考虑的还要更多一点,就是这打造起来,有点费钱。

“大王,我看着不过是孩童的玩具,是否真的如这般神奇?”一旁的赵高,这时候开口了。

嬴政听完,心中一动,是啊,看起来不错,就是不知道用起来如何。

这套马具的打造成本可不低,如果真的没具体实战的用处,岂不是浪费了?

“父王,儿臣愿意一试!”一旁的胡亥见老师出面,立刻请缨道。

嬴政陷入沉思,自己刚才是不是兴奋过头了?

不过,第一次遇到这般精妙的马具,心里激动也是正常。

“大王,倒不妨让胡亥试试。”一旁的国夫人也开口。

这马匹稳不稳,跑的快不快,得试过才知道。

毕竟,子婴才三岁啊。

童言无忌,并不难全信。

于是嬴政点点头,“行,你去试试。”

这是匹小马,如果是正常的成年马,嬴政都想自己去试一试了。

见胡亥想上去,子婴却拦住道:“还是我来吧,这马认人。”

可胡亥却直接甩开子婴,父王都开口了,还轮得到你来拦我?

做了这点小伎俩就说让骑兵无敌,我胡亥自然要来试一试。

可话到嘴边,胡亥却说:“不用,我两岁就会骑马了。”

子婴一愣,没想到胡亥竟然这般厉害,既然2岁就能骑马,那自己还拦着干嘛,也就让了开来。

众人也都让出了位置,子婴院落本身不大,这匹小马跑个几步就到头了,只能在院子内转圈。

走到跟前,胡亥内心得意,这匹白马着实漂亮,原本不好意思找子婴要。

可这下,自己是正大光明来骑马,于是一拉马绳,准备也像刚才子婴下马一样,帅气上马。

可也许是扯的力道太大了,直接拉得疼了小马,顿时小马一个后蹲腿朝着胡亥踢来。

速度之快,胡亥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扑腾,踢出了一丈开外。

胡亥只得惊呼一声,就见天旋地转,自己飞了出去。

好在,这只是一匹小马,如果是被大马踢中,不死也得残疾。

赵高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起胡亥,心中却是忍不住叹气,这胡亥真是沉不住气,干什么事都是咋咋呼呼。

反观子婴,做事稳重得体。

心中愈发有想要收子婴为弟子的打算,大秦以法治理天下,自己在法理上造诣卓绝,也是有当子婴老师的资本。

可……子婴毕竟是孙儿辈,赵高想到这一层就打消了念头。

见胡亥没事,搀扶起来拍拍身子,向大王回道:“未伤到大碍。”

“嗯。”嬴政望了一圈,“子婴,还是你去吧。”

“是。”

子婴也不推脱,上前一拉马绳,踩着马镫了坐了上去。

这一行云流水的动作,让胡亥看的眼馋,心中愈发的愤恨。

子婴上了马儿,双腿一夹,小马就欢快地跑了起来。

这一动作,在这月内做了很多次,小马顿时在院子里绕起了圈子。


嬴政看着站在自己跟前的长孙,愣在原地。

这小子怎么顺杆爬?

这清澈的眼神,坚毅的表情却又不像装出来的。

可这些竟然是发生在自己这三岁的长孙身上,嬴政一时间有点哭笑不得。

身后的芈家众人,惊诧万分,没想到这子婴竟然这般滑头,原本要去雍城流放三年。

可他却这般要和大王一起,接受这“口食减半”的惩罚。

这小子明明是喝奶的好吧……还有一个乳娘在宫内伺候着。

看着发愣的嬴政,子婴吸了吸鼻子,道:“大父,答应子婴,不要赶我走。”

听到长孙的话,嬴政深舒了一口气,这才是这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吧,毕竟他才三岁。

否则三岁就有这般不要脸的性格,岂不是比当年的自己,还要懂得生存之道?

嬴政心里想笑,可又笑不出来,身后的百官还在等着自己,他在这耽误了不少时间。

眼眸望向了身后的王燕和扶苏,可扶苏此刻依旧低着头不敢看自己一眼,这让嬴政很失望。

看来扶苏必须去雍城锻炼锻炼,让王翦好好教导一番,可这软弱的性格,得让他媳妇王燕看着。

可生母分别,自己这长孙怎么办?

略微思索了下,嬴政就释然了,自己当初也是颠沛流离,不也成材了么?

何况这子婴,还有自己这个大父呢!

想到这里,嬴政便道:“好,既然这样,你就跟着我吧。”

说罢嬴政转头朝着章台宫内走去。

子婴心中大喜,自己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自己这个爷爷刚才可是说跟着他,按照他脸皮厚的性格,自然是把这个王命执行到底。

他回头望了一眼自己的母亲,见王燕笑脸上带着一丝泪花,子婴心中一阵温暖。

一咬牙,一路小跑跟着嬴政,小手捏住嬴政的玄袍,快步跟了上去。

……

章台宫内。

此刻,百官皆已到场,按照时辰大王应该早已进殿,可众人并不奇怪。

门前的芈家如此显眼,大王处理自然需要一些时间。

对于芈家的处罚,众人难以猜测,这一次,秦国大伤元气!

原本打下的楚国领土,此刻已经被项燕收回,据昨夜逃回城的李信和蒙恬所说,项燕已经举兵围困大梁城,想要给魏国复国。

王贲自从水淹大梁城,灭亡了魏国后,一直在大梁城内驻守,以平叛着魏国士族的反叛。

原本秦国的强大,让这些士族不敢冒头,可蒙恬和李信在城父的大败,让这些士族看到了希望。

如果项燕攻下了大梁城,真的让魏国复国成功。

那这一年秦国所打下的土地,将要全部丢失。

此刻,急需大王拿定主意,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可大家都知道,这一次反叛的人太过重量级,太过让大王难办。

群臣沉默不语,等待着大王的到来。

片刻后,嬴政从侧门迈步走上高台,看到大王的到来,众臣才舒了一口气。

眼下提振全国士气的,也只有高台上的嬴政。

可当众人看到大王身后那一抹幼小的身影时,大殿内皆是此起彼伏的疑惑声。

这是谁家的孩子?

为什么拉着大王的衣袍?

身旁的蒙毅和赵高为什么不管不顾?

眼尖的人,已经看出来了,这是大王的长孙子婴啊!

为什么子婴会出现在这里?一个不会说话的三岁幼童在这是何意?

众人疑惑不解,直到嬴政走到了座位旁,大家才安静了下来。

嬴政面露哀伤,转身面向群臣,刚想坐下去,这才想起自己的衣袍还被子婴给捏着。

一旁的赵高眼疾手快,立刻低头侧身,低声道:“小公子,大王要落座了,你松手吧。”

子婴这才松了手,可他自然地站在了座位的一旁,这原本是赵高站立的位置,这时候他只好往旁边靠一靠。

嬴政并未坐下,目光扫视了一圈后,深吸一口气道:“今日,是我大秦之殇,我大秦二十万锐士几近全军覆没,这一切都是寡人的错!寡人用人不善!”

浑厚的嗓音传遍大殿,有的大臣止不住伤痛,立刻掩面哭泣。

望着眼前这近百名的官员,子婴深吸一口气,这就是整个大秦的核心层,大父的一句话,就让有的官员配合痛苦。

这就是权力吗?

嬴政还想说些什么,可人群中已经有人让出一条道。

只见,两位光裸着上身,双手背负的武将快步走来,走到大殿前立刻扑通跪了下去。

“请大王降罪,我等辜负了大王所托,使得二十万将士战死沙场,请大王赐死!”

来人竟是蒙恬和李信,他们昨晚才回到咸阳,把这个震天的消息传了回来。

“你二人有何罪?有罪的,是那昌平君!他辜负了寡人的厚望,公然反叛,这才是导致这次大败的罪魁祸首!”

说到此处,嬴政带着怒意继续道:“你俩起来,我还未认输,往后的仗还指着你俩去打呢。”

蒙恬和李信听罢,失声痛哭低头也不起身,还是身旁的大臣劝说下,这才勉强起身。

顿了顿,嬴政继续说道:“这一战还未完呢!既然二十万大军无法攻灭楚国,那就再派三十万,六十万!就算楚国有项燕这等名将,也一样要在大秦的铁骑下崩溃!”

这话一出,犹如油锅里遇到了水,立刻沸腾了起来。

大王竟然还要攻打楚国?

眼下楚国四十万大军在函谷关外驰骋,正是风头正盛,最稳妥的方法自然是避其锋芒。

这几年大秦连年征战,四线开战,国力耗损,加上这一次的大败更是雪上加霜。

见台下窃窃私语,嬴政的目光犹如刀子一般在每一个人扫过,大殿立刻又安静了下来。

站在现场的子婴深吸一口气,这就是帝王的霸气啊!

一个眼神就震住了群臣!

嬴政发问道:“怎么?这仗不能打?”

望着大王的目光,李信和蒙恬立刻低下了头,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让他们统帅几十万大军,碰上项燕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城父之战,两人的锐气已经被项燕的打没了。

“大王,臣觉得眼下不可再战!”忽地,一人走出人群,高声道。

嬴政望了过去,发现竟是李斯,他掌管各地军需粮草,后勤全部得靠他。

嬴政没有发怒,问:“为何?”

“眼下秋收已过,军需粮草已经收缴完毕,分发给了各路大军,此次若是再战,恐有损国之根本。”

“是啊,大王请三思!”

“请大王三思!”

见李斯出面,其余群臣均附和应道。

毕竟,楚国主力尚在,秦国可没有国力,再来一场长平之战。

何况,眼下的楚国内部堪忧,楚王负刍篡位当王,根基不稳,昌平君叛秦也是基于此,帮助负刍稳定其他士族。

若是大秦继续派兵进攻,反而会帮助负刍稳定统治,一心对付大秦。

只要大秦等到几年,楚国内部必然大乱,这是大部分臣子内心的想法。

望着这群臣子,嬴政的内心无比失望,这些道理他都知道,可大秦并不惧怕强大的楚国!

他轻叹一口气,面向群臣问道:“你们都不赞同继续攻打楚国?”

台下一片沉默,这已经给了嬴政答案。

整个大殿内,死一般的沉默,忽地,一道轻微的童声响起:

“我赞同!! ”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